进行拖延,带上更多的楚军继续撤退。
只能说魏氏非常幸运,他们赌楚军会朝“许⑥”的方向行军,真的被猜到了。
当时的情况是,魏颗率军刚要从林中通道走出树林,迎面撞上了抵达的楚军。
在看到对方之后,两边的将士都被惊到,反应过来是一边展开冲锋,另一边大呼小叫的同时进行迎战。
发起冲锋的是晋军,他们本就是为了阻击楚军而来,事先的心理建设更充足。
楚军会大呼小叫,自然是觉得太过意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控制好情绪,有一个人出声叫嚷,必定会有人效仿,还是前队的贵族反应及时才发起反冲锋。
突然发生了遭遇,导致情况实在是太过于仓促,晋军肯定是没有时间来做战前祈祷,甚至连箭矢都没有射出。
楚军同样没有使用远程武器,乃至于有些人冲锋,也有人傻站在原地。
“必须做出改变了!”魏颗其实是被吓了一大跳,所说的改变是效仿楼氏每战必有斥候巡弋在侧。
魏相知道魏颗在担忧什么,说道:“看楚军的反应,不像是设伏该有的样子。”
是的,魏颗十分怀疑己方是不是一头撞进楚军的埋伏圈,频频地在张望四周。
有那种担心是魏颗具备一军主将的资格。
换作遭遇到当前情况,该思考的事情不去想,一次两次可以说是侥幸,迟早有一天会吃大亏。
因为是突然遭遇到的状况,也就是无论晋军或是楚军都是行军的姿态,两边先期投入交战的部队数量不多,并且没有阵型可言。
交战地点是在树林边沿,注定没有战车施展的空间,双方就看前队士兵的个人素质了。
在比拼单兵素质上面,魏氏从来不怵跟任何一个家族较量,认定哪怕是郤氏都不比本家族素质高。
看看正在进行厮杀的情况,同样不存在阵型,有也是小队配合,晋军不断向前推进,很快将楚军赶出了树林。
交战爆发得十分突然,结束也是相当快速。
这里必须认清一个事实。
从士兵到高层的素质,无疑是楚军输给了晋军。
公子罢或是哪个楚国贵族能力强,楚军只要将晋军堵在树林,有无数的办法来进行针对。
可是,公子罢没有第一时间发出将晋军堵回树林的命令。
同时,没有楚国贵族做出那样的行动。
“稍微整队,组成阵列再出树林。”魏颗让人爬上树看情况,得到的汇报是外面的楚军正在对整体部队进行调整。
这个情报让魏颗得出不是遭遇埋伏的结论,担忧出口会被楚军堵上,乃至于楚军对树林纵火,肯定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出树林了。
继续阅读
至于为什么要整队?不整队的乱哄哄出去,楚军高层反应慢,又不代表真的没有能人。真那样出去陷入乱战,处在数量劣势的晋军不是被赶进树林,便是在混战中被纯粹的拼消耗了。
而所谓的整队,包括后方的士兵将武器拿到手上,该披甲的人赶进穿上,再恢复作战单位的建制。
事实的情况便是这般,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在行军状态会一直甲胄在身,同时真不是每一名士兵都手持武器或不开小差。
身披甲胄行军?以为是不会消耗体力的机器人么。
行军状态下的士兵,甲胄或武器一般是会就近放到车辆上,真不是一直时刻不离。
至于说开小差,哪怕士兵不乱走动,军官也会在队伍中巡视。没有军官的士兵,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哪怕士兵知道应该怎么做,下达指示又有多少人会听从?
魏颗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反应。
楚军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