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罢知道己方的后面有晋军,只是真的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
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本来有极大心理压力的公子罢,他必须承认自己反应不及时,没有第一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然后,公子罢现在只想将外派的斥候全部处死。
只要提到树林的面积超过二十平方里,里面的通道不止一条,能够理解公子罢为什么事先不知道树林里有晋军了。
那是公子罢有派出斥候,可能斥候发现了晋军来不及回去禀告,可能是楚军的斥候并未发现在树林里面的晋军,反正以发生的事情做结论,公子罢就是真的不知道。
“偃,除了你的本部,我再给你五千人马,务必阻击当前之敌。等主力拉开距离,再分散撤离。”公子罢没有忘记主要任务,选择了分兵。
得到命令的许偃脸色再不好看,没有胆子拒绝,只能应道:“诺!”
想要分兵的楚军,碍于事发突然的关系,行动上不会有多么快,他们的调动也很快被魏颗看在眼里。
当前没有军旗,公子罢也没有大纛,直接让魏颗一时半会判断不出会留下或想离开的楚军是哪些组成部分。
这一支从“方城”后面出来的楚军,他们大多来自当地,少量从其它区域集结过来。
许偃便是当地人。
正是出于那个理由,公子罢选择许偃留下拖住晋军。
毕竟,许偃是当地人,麾下也是来自当地,他们熟知该地的地形,化整为零撤退的风险比较小。
窥知到楚军想做什么的魏颗,他为公子罢的果断在心里赞赏。
还能赞赏?纯粹就是晋国与楚国的战争不带恩怨上的情绪,两国进行的是一种带着荣誉性质的竞技。
这种品德在除了秦国之外的列国都有,并非只有少数贵族有那种观念。
“公子罢太果断,我们无法全部拦住!”魏相建功立业的心思更重。
有一个坑儿子的爹,魏相需要用更大的努力消除后续影响,一天影响不被消除,他永远不可能站在更高的舞台。
这一次,魏相会在这一支部队之中,是他恳求楼令进行允许。
魏颗当然知道拦不住,只是还会进行尝试,说道:“相,你带一半兵力留下作战,抓紧时间击溃当面之敌,再来跟我会合。”
这话说得很清楚,魏颗要再次分兵,尝试咬住楚军主力。
魏相倒是不认为四千左右的兵力与七八千楚军交战有什么不对,会担心的事情是魏颗只有不到五千兵力,风险是不是太大。
“被留下的楚军没有拼命的意志。你留一个‘旅’给我,其余带走。”魏相说道。
魏颗一咬牙,说道:“好!”
正面有留下的楚军在阻击,魏颗只能让部队转进其它方向。
离开一段距离之后,魏颗被提醒转头看去,看到之前的交战地点在冒浓烟,惊得“啊呀呀”喊出声。
肯定是起火才会冒烟。
烟足够浓,那是植物太过湿润,无法一被点就着火。
真的是一点就着,反而不会有太多烟。
魏颗不知道是不是楚军放火,知道的用处也不会多大,咬牙继续率军追赶楚军的主力。
这追着追着,公子罢可能是被提醒,安排人在后面纵火,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拦住追击的晋军。
魏颗的兵力只剩下不到六千。
公子罢手里有五万左右的兵力。
怎么公子罢不尝试停下来消灭魏颗所部?那是因为不止有魏颗这一支晋军,晋军的主力随时会追上来啊!
纵火烧树林这种事情很凶残,一旦成了火势再蔓延开去,不知道会波及到多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