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兼并进行时(2 / 5)

实际的扩张征战上面。

郑国西部的十几座城池,到现在只剩下四座城池没有沦陷,并非全是投降,有几座是因为事发突然被晋军一鼓而下。

毕竟,当前没有常备军,发生战争才会临时下达征召令,军队的集结需要时间,城池平时肯定就疏于防范了。

当然也是因为太多的郑国贵族投降,没有给予想要抵抗的郑国公族封君召集军队的足够时间。

“军队汇集到城池内需要时间,各部都在进行拦截。四座城池内不会有太多的守军,很难坚守太久。”楼令说道。

士匄肯定相信啊。

那是一种事实。这种事实对于有封地的贵族来讲,属于是一种基础常识。

每一个家族的“都”可用兵力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家族的核心成员都居住在城池里面,他们本身需要武士充当护卫。

不是“都”的级别,首先城池的规模会比较小,再来就是长居的居民数量也不多,可参战人员肯定就更少。

城池周边的村庄才是兵源最多的地方,一般发生城池攻防战,守军就是从周边的村庄调集而来。

目下,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正在攻略郑国的西部,上军展开对伊洛之戎的征讨,中军仍旧屯驻在“虎牢”附近。

继续阅读

晋国已经向郑国宣战,上军怎么没有赶过来?

讨伐伊洛之戎固然是想引诱楚军北上,由于伊洛之戎不强的关系,前去的上军肯定会实施一波行动。

上军什么时候放弃征讨伊洛之戎,要看郑国战场的实际情况,不迫切将一直征讨伊洛之戎,有需要才会赶往郑国。

这里又要进行区分,仅是与郑军交战的话,晋国不需要四个军团一同参与;什么时候要跟楚军交战,则是上军必须过去会合了。

毕竟,楚国可是有二十五万大军北上,怎么都该让晋国慎重对待。

晋国的中军待在“虎牢”不动,他们是在等下军和新军占领郑国西部全境的目标达成,期间对郑国进行威慑。

如果郑国调动大军前去西部?届时晋国的中军不会干待着,一定会行动起来。

在明确知道本国西部正在遭受入侵的郑国中枢,他们在得知消息的时候,西部只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

这一下好了,郑国君臣都不用讨论要不要驰援西部,糜烂的西部战局已经失去了援救的价值。

那是很现实的事情。

郑国本就比晋国弱小,西部全境只剩下四座城池仍在抵抗,更多的区域已经沦陷,派去援军不是等于送人头吗?

另外,郑国君臣暂时不清楚这一次的战争性质,也就是他们不知道沦陷之后,晋国占领不会再归还。

在郑国君臣的理解中,只要晋国再一次接受郑国的投降,花费一定的代价之后,晋军就会从己方西部撤离,届时仍旧是郑国对当地进行统治。

这种信息差之下,郑国君臣对于西部将会全境沦陷,认为会损失一些人口,没有感到太过紧张。

郑国君臣甚至都不担心有一天晋军会兵临“新郑”城下,乃至于盼着晋军赶紧过来,好商议投降的事宜。

荒谬吗?

因为信息差的关系,郑国君臣还想走老路,以为只要投降给晋国,又能站在晋国这一边。

会显得荒谬,无非就是郑国君臣没有意识到晋国这一次的玩法变了,会跟以往变得完全不一样。

类似的事情不会只发生在郑国君臣这个群体,以后可能发生在各个列国身上,乃至于更久的以后重复发生在其他群体。

跟不上时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亲自经历还感到难以置信,咽气之前都不甘心。

在“管”这一边,子西正在历经不敢置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