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送父上任,抢收(3 / 4)

且隋 玄武季 2597 字 4个月前

现在,一听自己被选调进入大屋作的太守幕僚团队,自然是喜不自胜。

好歹,也算半个吃皇粮的差事。

这些家伙觉得,虽然现在无法得到正式编制,但熬一熬,肯定还是有机会的。

等以后设法联系上家里,少不了上下打点。

等瞅个皇帝大赦天下的机会,就有机会解除了自己身上脱逃败亡的罪名。

那时候,就可以以边郡报国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回到大隋。

那时候,高官得坐,骏马可骑,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阿布看来,与其让这些身在重营心在隋的公子哥们,在重影部队里空耗钱财、扰乱军心,还不如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重回大隋。

至少,这样一来,还能和这些家伙背后的各种家族势力结个善缘。

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乎,通过排队、报名、挤破头、递条子、托关系,飞快地将幕僚团队建立了起来。

而总人数,好不容易才压缩在三十号人的规模。

幕僚团,家世都很不错。

他们都受过良好的士族教育,搞官场那一套,实在是大材小用。

他们的薪酬,就不能再走重影的军饷路线,全都得是阿布自己家的私库出。

只是,这点小钱,根本算不了什么。

想想,单是大屋作这个正二品的银青光禄大夫的俸禄,都够一大帮子人花好久了。

按照新的俸禄标准,大屋作至少得到两千四百斛以上。

可是他品级虽高,但既不是在京,也不是大州。

于是,不知谁权衡了一下,大屋作每年的俸禄,被定为一千四百四十斛。

一千四百四十斛,七百二十石,相当于阿布前世八十年代的六十万人民币。

怎样?

真豪横,大隋豪横,官员的俸禄豪横。

不差钱!

帮老爹处理好了上任的事情,新晋建节尉柳城郡都尉杨布杨子灿,把手头的活扔给副都尉,就开溜了。

火烧屁股,得抢收麦子了。

九月份的杨柳湖,温差很大。

热的时候,一件衣服都穿不住。

可到了夜里,就必须穿件厚实的夹衣。

但不管天热天冷,抢收的时间可不等人。

眼看着秋雨越来越多,再不抓紧颗粒归仓,这好大一片麦子,就有可能被泡在秋雨里发芽了。

于是,阿布几乎动员了全族所有的力量,进入到万亩大农场,进行白天黑夜的收割。

骄阳似火,天地就像个大蒸笼。

人,麦子,山川,河流,万物,都是它里面蒸煮的馒头。

阿布弯着身子,拿着自己设计的镰刀,“嚓嚓”地割着麦子,动作娴熟利落。

他的头上,像前世老陕一样,扎着一块丝麻手巾。

他的身后,是一摞摞整齐摆放的麦子。

周孝安、贾农、胡图鲁、萨满吉、图、包子臣等人,纷纷过来学习阿布契郎割麦子的技巧。

然后,他们笨拙地扬起镰刀,一根根地割着好看的麦子。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割麦子,实在是一个苦活、累活。

不仅仅是天热难耐,主要是那腰躬得久了,就像要断了一样疼。

还好,靠这些贵族们,是完不成收割大计的。

起作用的,是那些干过农活的部族乡民、老年纤夫、部队中的农家子弟。

那些干不了农活的女子们,特别是像招募采买来的姑娘们,则是冒着毒辣的日头,给大家送水、送饭、送荷尔蒙。

而孩子们,则提着小篮子,捡拾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