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送父上任,抢收(2 / 4)

且隋 玄武季 2597 字 4个月前

柳城郡,就是个浓缩的政治精华,专为大屋作这种关系户打造。

不过,大屋作对此非常满意,因为人少意味着事情少,责任小。

其实,这边地的太守,既好当又不好当。

好当,是因为没有像中原或南方动辄几十万户的人口,所有民事非常少。

不好当,是因为这边地人虽少但民族多。

民族一多,就会涉及各种部族、信仰、地盘、草场、牛羊的问题。

每一件,都是民族矛盾,事关国家形象和声誉。

要干好这个差事,可不仅仅靠拳头,还得靠威望和手段。

但这些,对于大屋作来说,实在是瞌睡遇到枕头,干起来简直是得心应手。

看威望,大屋作可是东北大地上赫赫有名的抵抗高句丽强权的杠把子。

看手段,能凭着不足两三万人的部族力量,带领粟末族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可见手段之高超。

柳城郡的属民,纯汉族的人家非常少。

绝大部分都是半汉半胡,大多像粟末族这类半归附状态的少数民族。

有的是一个部族聚居,有的是混合聚居。

但有不少的人,散居在柳城周围的山水林草之间。

至于府兵,以前是家属随营居住,没田没房,生活困苦。

现在,大隋的皇帝们改革兵制之后,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理,还分了地。

家属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和一般民户一样从事生产,日子也好多了。

继续阅读

这,就是均田制带来的好处。

大隋兵民合一的制度,也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租即田租,庸则是力役,调是户调产纳。

朝廷规定,一个成年人可以分到田一百亩。

二十亩为永业田,归受田者所有。

八十亩为露田也就是临时的田,受田人死后要交给国家。

妇女和奴婢的地位比较低,他们每人只能分到露田,还只有四十亩。

如果家里有头耕牛,一头可以分田60亩。

至于赋税,则按照床收。

一夫一妇为一床,每年需要上交租粟三石,绢三丈。

大隋规定,二十一岁及以上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

服役,从成丁开始,至老始免。

兵役,一个男丁,需要每年服兵役一个月。

服兵役期间,衣服、干粮、装备,全由个人负责。

有点好处是,丁男在服兵役期间,租调全免。

另外,像什么徭役、色役等,如果实在没办法参与,那就用纳绢代役的方法支应。

田租,十月征收,十一月开始运送。

庸调,八月收取,九月开始运送。

他们运送的目的地,就是大隋各地的大粮仓。

只是,行政中的这些工作,在边陲多民族地区,几乎轻微的可怜。

大屋作太守,现在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就是带领属官,做好各民族团结、和睦,维护趋势稳定和贸易顺畅。

为了让自己老爹上班上得更舒服些,阿布契郎给他配备了一支豪华的幕僚团队。

他是从重影中,选调了一批当初落难的世家子弟。

这其中有些人,当初跟随隋文帝远征高句丽,就是想来镀镀金的。

他们,等得胜回去便可承继祖荫、光耀门楣了。

只是,天不随人愿,结果落难入林,差点成为野人,要不是搜影所救,很可能一辈子就撂在老林子里了。

说实话,到这大东北苦寒荒芜之地当个大头兵,也的确难为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