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何处望神州(一)(4 / 4)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288 字 2022-08-01

双向标准,玩的溜得很。

崇祯经常听骆养性说过这件事情,却因为所有的公文下达下去,没有人会多看一眼,不经都是针对他们自己的,谁愿意执行?

也就在金陵小朝廷上,需要争权夺利的时候,拿出来用用。

不过是为了清除异己,掩人耳目罢了。

还不敢扩大规模的那种。

“孔家的事情,应该是全天下读书人的事情,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是孔家在看金陵的读书人怎么办,而全天下的读书然又在看孔家该怎么办,两者都是在互相猜测,互相等待着结果。”

李长庚说的这些,让崇祯耳目一新。

对于政治技巧,他是只懂得一点皮毛,若是没有人给他点拨透彻,他真的而是不明白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

“也就是说,两两相望,而事实上都在等着朕做出最后的决策?”

崇祯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

若是自己真的用现在的大明律来对待孔家的话,那么孔家绝对会被送去修路,而且是一辈子,乃至于几代人都别想翻身的那种。

其他的读书人则会更加惊惧。

从而导致许多地方上不在稳定,毕竟此时可没有出国一说,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造反。

而且是必须成功的那种。

生灵涂炭这些人可不看在眼中,人家想要的就是读书人的特权和荣耀。

要是自己松手了,对孔家轻拿轻放的话。

那么自己好不容易变法出现的一点成果,立刻就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而且反噬的会更加彻底。

毕竟没有人想要他再来一次对朝堂大换血的举动。

首先军权不会让他触摸了,在接下来,一句不要“与民争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各种工厂,也会悄悄的转移到某些官员的手中。

道院就更不要说了。

再次高举“奇技淫巧”的大旗。

从今往后,也就不要想着有科学这种事物出现。

至于已经出现的火枪,没看已经把建奴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了吗?

既然这样是不是就需要讲点仁德,资助建奴一点好处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