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功劳,大明还是记得的。
就是两头都要照顾,不能厚此薄彼。
而他之前的想法之中,并没有考虑到士兵的存在,就像很多时候都在说为民着想,可事实上在真的利益面前。
“民”也就被忘在一边了。
他已在的告诫自己,这种只喊口号,不做实事的想法不对,可总是不由自主的会按照以前的习惯去做。
好在隔山差五的皇上都会来此看看。
并没有发下多大的错误。
“我想,我明白了。”
李长庚汗颜的尴尬一笑,只有坐上这个内阁次辅的位置,才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在影响着整个大明。
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明白了就好,就怕一知半解,很费劲的。”
崇祯抬眼,魏晨就立刻把煮好的茶水斟满。
“对了,刘世勋建造战船的款项朕已经答应了,天津卫造船厂也要开始倾向战船了,你手上的那些捕鱼船要压后打造。”
仔细想来也是可怜,天下九州,他已经占了两州了,却只有自己亲自建立起来的一个造船厂。
其他的位置要么不适合。
要么就是招不到造船的工人。
而他手上的天津卫造船厂还是道院全力配合才勉强运营起来的,一边打造民间的捕鱼船练手,一边打造战船。
速度慢不说。
培养起来的人手也是不足。
“我查了一下资料,永平也是能够造船的,只是需要大量的熟手才行,我听说高桂英部长,在京师外找了一片地,已经建起了技术学院,要不让她多开一门关于造船的课程,这个应该能够解决一大难题。”
建设学院,招募人手,都是高桂英一手做成的。
也不知道她在京师有多大的人脉,居然可以做的井井有条,没有任何一点错漏的地方。
只是学院刚刚建成,还没有开学。
崇祯也就一次都没有前去看过。他却不知道,最近见不到的骆养性,在跟着高桂英干活,而且干的还都不是他的本职工作。
要不然单凭高桂英一人,来到京师人生地不熟的,到目前为止能够起一个地基都算是速度快了。
“这个可以有,到时候她的学院开业典礼的时候,提上一句。”
本来崇祯还打算自己建学院的,既然已经有了现成的,那也就不费事了。
就是以后需要更专业的技术,再开一个学院也不迟,毕竟现在大明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一些。
就是各个地方的官员都还不齐整。
他算着日子,最少还得两年时间,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到那时滚雪球式上涨的识字率,应该能够暂时满足日益壮大的大明。
“衮州既然已经清理了一半,孔家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不知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孔家越是平静,崇祯就越是不敢大意。
洪武大帝那么厉害的人,也只是把孟子的塑像给推到了,他自己现在除了手上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其实啥也不是。
就算张鹤鸣使劲的鼓吹他的政策,他的变法。
除了在雍州和冀州这两地之外,没有那个地方的人会给他说好话。
毕竟他砸的可是所有读书人的饭碗啊。
从大明开国时候起,读书人一旦有了功名就是能够不纳税,现在到了崇祯的手上就不成了,不但要交税,还把商税,矿藏资源税提升的更多。
若不是商业和矿藏来钱很快。
许多人还真的吃消不起。
然而,在冀州和雍州之外,这两样的税收,却都没有给京师上缴。
典型的就是,收税的时候,你的政令是对的,至于免徭役,查贪腐的问题,那就是不对,可以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