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八月
朱由检的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母亲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
明朝体制中藩王是被做为皇位的竞争者看待,成年后的藩王要立刻离京去自己的封地,以免留在京城成为皇位的威胁,由于朱由检被封王之时只有12岁,加之其兄天启帝比较喜欢他,不肯让他离开自己去封地,又因为天启帝一直没有子嗣,需要有近亲留在身边以备不测,所以信王一直留在京师没有离开。
明熹宗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六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
朱由检初入内廷之夜,身边没有随从,内苑的守卫都是魏忠贤的人,他内心十分恐慌,可是表现的却非常冷静,当宫内侍奉上糕点时,他问是否可以将食物分赐给宿卫,内待回禀,陛下已是天子,臣属唯命是听而已。于是朱由检命侍卫们分食糕点,自己则和他们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待卫们都非常感动,朱由检也渐渐放下心来。
崇祯帝的母亲,宫里称作刘嫔。朱由检做了皇帝,命画师照一老宫女所述,制做了刘嫔的像。像画成,在隆重仪仗导引下,由正阳门经大明门,穿承天门过端门,迎往皇宫。崇祯帝在午门前,跪迎已故母亲的画像。崇祯帝见到母亲画像,往事回忆,思绪万千,悲痛欲绝,泪如泉涌
“帝雨泣,六宫皆泣。”
朱由检迎进母亲画像,悬挂在宫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丧母对他的伤害至深。
天启帝龙驭上宾,给祟祯帝留下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朝局,还有一个尾大不掉的阉人。
天启七年时的魏忠贤正处于权力的顶点,他职位是东厂提督,司礼监秉笔,天启六年,熹宗朱由校又加封他为上公,上公者,春秋中所言是太傅太师太保封出加一命,故称上公九命,此时始有九千岁五百岁之称。
魏忠贤不甚识字,但忆记力很强,口才很好,言辞时而谄媚,时而犀利,长于随机应变,八面玲珑,此时,经过六年的党争,东林党已被彻底整垮,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牵连进熊廷弼案中,投进监狱,拷打至死。广宁溃败之后,魏党又杀熊廷弼,将他的亲家御史吴裕中杖打至死,又将尚书李宗延、张问达,侍郎公鼐等五十余人撤职逐出,朝中东林之类为之一空。
魏忠贤党徒众多,羽翼甚丰,阉官除王体乾等人外,还有李朝庆、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做左右拥护。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称为“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称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
朝堂之外,地方官员将魏忠贤与孔子并论,兴建生祠,每建一祠,多者用数十万,少者也要数万。生祠飨祀,按王公规格。
魏忠贤看似权势暄天,有篡逆之能,九千岁五百岁之称,毫无人臣之礼,其实他的强大的表相流于浮夸,跟历史上的权臣相比,他这个魏公一无开府之权,二无虎符在握,说到底只是皇帝的家奴。
他的头衔林林总总,骇人听闻,其实只有司礼监秉笔,和东厂提督是干货。
明朝废丞相之设,以内阁大学士辅助天子处理朝政,内阁中的首辅大学士称阁老,转呈于内阁的奏折称题本,首辅在阅罢各部呈上的题本之后,会用一张小纸条粘于题本,签上处理意见,这称为“票拟”,又称“蓝批”。
票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