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节 敕封(1 / 3)

朝堂之上,风云诡谲。朝堂之下,更是险象环生。即将到来的云照立储,使得原本就互相不服的皇子们,更加猜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只叹一声皇权富贵险中求,胜者为王败者寇。至于“何太急”,想来是大部分胜利者彰显荣耀的需求。

永宁帝膝下有五子成年,就目前的局势,三皇子因行宫夺权一事,得罪了文武百官,其母德仁皇后至今尚在冷宫,生死未知,怕是已难成气候。

而十二皇子因西北叛乱之牵连,在自己府邸中念经吃素,说的好听是闭门思过,实际上是被永宁帝软禁了起来。永宁没有杀了他,也不过是念着骨肉至亲,又想得天下人的赞誉。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只因未到必要时。

如今能够取得储君之位的只有大皇子齐王,五皇子康王和八皇子昭王。其中齐王和康王的胜算要大一些。

齐王毕竟是嫡长子,废长立幼在云照算是不合规矩的事。早年因为齐王身子骨不好,所以永宁帝才立了齐王亲弟雍王为太子。于情于理,这一次当将这个于齐王擦肩而过的储君之位交还到他手中。

行宫一事,齐王中规中矩,既没有太出格,也没有太出彩。可百官更喜欢这样的皇子能够继承大统。

太出格,自然杀伐果断,一言不合,血洗朝堂百官的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太出彩,聪明智慧,胸怀天下,欺上瞒下的事怎能逃得过他的法眼,伺候这样的主子,很难……。

所以,中庸的皇帝,才能使得百官心安。

所以齐王才会得到以内阁袁廷贞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支持。

至于康王,其人虽然没有多少智谋,可为人太过张扬,用不学无术来说更为贴切。

在他身边也围了不少贪慕荣华富贵的官员,上至内阁,下至州府县衙。

毕竟这样的性格更容易让人找出升官发财的突破口。

然永宁帝并不是特别中意康王,永宁不是一个昏君,可以说在他的治理下,云照国泰民安,实际前所未有的强大。若非西北叛乱的影响,他足以称为一个“祖”字!

康王的花花世界,使得永宁对他的看法颇具微词。治国理政,并非儿戏。可也并没有出手阻止过康王的行为。

黄安曾经劝说“康王年轻,眷恋风尘理所当然,此乃热血沸腾,朝气蓬勃所致而。”

一句话,扭转乾坤。

黄安能够替康王说话,多半是看中了康王背后的势力。那个对云照天下有些莫大影响力的镇南王!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牌。

他二人的牌面就目前为止,无论谁去看,都是极好的。

惠妃明白,张宪想要从这两人中脱颖而出,几乎没有可能。

张宪的年龄太小,弱冠之年,又怎能引起朝臣们的重视,更不会得到永宁帝的认可。

云照如此庞然大物,不到万不得已,怎能交给一个黄毛小儿手中。

所以惠妃前来问计,也是以保命为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不尽,则柴取之不尽!

回到皇宫,惠妃便向御医坊告了病,病当然是假的,为的是找个机会,使得永宁帝亲自前来。如此才有机会施展沈牧的“计策”。

永宁果然闻讯而至。

永宁帝老来得子,自然对惠妃宠爱有加。这是上天给予的福报,有福报则是天垂之恩。作为天子,岂能怠慢了福佑之人!

惠妃面色苍白,卧在塌上,见着永宁帝,挣扎着想要起身施礼。

永宁怜花惜玉,连忙扶住,令她以身体健康为主,口中不住埋怨宫女:“你们这些奴才,倒是如何伺候惠妃的……来人,将这些宫女送到内侍监问罪。”

惊的一众宫女连忙跪地求饶。

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