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0年,东瀛明治四十三年,5月30日。东瀛任命前内阁大臣、陆相,寺内正毅出任高丽统监。所谓统监,乃是统监总揽高丽nz、j大权,高丽国王只有得到统监的允许和在统监的监视下,才能接见朝廷大臣和外国使节。统监实际上就是高丽的太上皇。1910年8月22日“东高合并”后,高丽统监府改为高丽总督府。
而在同年的6月3日,东瀛内阁就早已通过了《对高丽施z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高丽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隶属于皇帝”,在高丽半岛“有统辖一切z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合并实行方法细目》,方案包括改“高丽”g号为“高句丽”等22项条款,并在7月8日被内阁通过。而驻高丽警务大臣石元二郎则侦察韩国各方面动静,并发布了集会演说的禁止令,以尽可能控制高丽人反对合并的骚动。1910年7月23日,寺内正毅来到汉城,准备强迫高丽签订《东高合并条约》,以完成对高丽的吞并。这时候,一进会在高丽动员合邦工作已经完成,退居二线已久的前高丽大臣李完用再次粉墨登场了。他当时伤病尚未痊愈,便于7月29日急赴汉城。李完用及高丽工部大臣赵重应于1910年8月16日与寺内正毅在统监府官邸展开密谈,寺内正毅摆出了合并的方案,并把关于合并的照会交给李完用。照会声明“由于现在复杂之形势,不能永久保护高丽皇室之安全与高丽民众之全部幸福。为此,认为将两邦合并为一体,废除彼此差别,将高丽统治机关统一,始裨益于两邦。”
这份照会其实就是东瀛吞并高丽的理由。李完用提出的意见只有不改变高丽国号及封高丽皇室为贵族这两项。后来东瀛内阁否决了前者,但同意封高丽皇帝(纯宗)、太皇帝(高宗)为王。
1910年8月17日,东瀛内阁正式批准了《合并条约》;1910年8月18日,李完用主持高丽内阁会议,讨论合并事宜,却因为学部大臣李容的坚决反对而未获通过。李完用又去疏通元老大臣闵丙、尹德荣等人,迫使他们赞成这个条约。又命李容为赴东瀛慰问水灾的特使,令其即日登程,谁知被李容以患病为由拒绝。另外,李完用还去找到纯宗皇帝和太上皇高宗,请求他们的指示。这对皇帝父子见大势已去,被迫接受李完用的合并要求,随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哭泣。
1910年8月22日,驻汉城的东瀛大军全员出动,戒备全城,即使行人密语也要遭到审讯。高丽朝廷在昌德宫之兴福轩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完用、赵重应、朴齐纯、高永喜等内阁大臣,还有z界元老代表金允植、宫内府大臣闵丙、侍从院卿尹德荣等人,以及皇族代表李载冕等,还有两名东瀛人小宫宫内和国分象太郎参与监视会议。会议是在警备森严、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李完用在会议上说明合邦已经不可避免,并说经过与统监府的交涉,内阁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纯宗皇帝及皇族代表李载冕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见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金允植表示不可,他对纯宗说“惟我高丽,非陛下一人之高丽也,不可轻易让于他人也。”但这也只是消极的反对而已,对即将到来的变故并无济于事,会议遂匆匆结束。而誓死反对合邦的学部大臣李容则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会议,他后来听说后,只能捶胸顿足地痛哭而已。
当天下午4时,李完用携纯宗皇帝之委任状与赵重应前往韩国统监府,向寺内正毅汇报了御前会议的情况后,便与寺内正毅在《合并条约》上分别签字。
1910年8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高丽为东瀛所灭。
而自明治四十三年,到迄今的昭和六十一年,至此已有七十六年矣。形同清军入关灭明,已过三朝,传至康熙,万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