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皮了……
“陛下,既然出国书应了停战谈判,国朝再次调兵或有不妥。以目前的态势,战争不会再有了,调集这些禁军往返,图耗费钱粮了。”
圣贤之道在文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这种放在台面上,又必须要载入史册的大。富弼不希望朝廷有出尔反尔的行为,不利于这一朝在史书上的大好名声。
“富相,诸位相公,签订并遵守盟约的前提是势均力敌。就以檀渊之盟而言,国朝以钱粮还和平,以时间还发展,并不能说错。但体现在盟约本身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当时的北辽强势。”
“同样,盟约其实就是个说辞,只是因为双方都需要这个说辞。若我大宋这五十万禁军是新军的话,我们可需要这时候盟约?”
“说白了,签订盟约就是个姑且做法。签订了檀渊之盟后,北辽不一样在后来提高了岁币?如今不一样攻打河东?”
“若这次我大宋战败,难不成朝廷可以用檀渊之盟与北辽交涉吗?更别提西夏了。一边签订盟约,一边扰边不断。”
“他们受教化的程度与国朝不同。与鸿儒往来,应谈论诗赋,与娇娘饮宴,则论风雪,与老农闲聊,唯有农事。是故,对待辽夏之流,国朝也不可拘泥于圣贤,不可自缚手脚。”
“目前还处于停战之前,北辽已经确定要谈判,不一样在河北道边境陈兵十万吗?国朝增兵又何妨?”
“至于耗费钱粮……这一点,对于战胜国,应该有主动权。这就看韩相谈判的结果了。”
“不过,我估计,北辽为安抚宫卫军以及各家的斡鲁朵,俘虏应该会被交换回去……可河东路需要劳役,需要丁口……”
“陛下,可是五十万禁军转民?”
官家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或许将这五十万禁军裁撤才是官家的最终目的吧。富弼如此想。
“官家,五十万禁军一次填充河东路,兹事体大,非周密谋划不可行。望陛下三思!”
不管是雁门关代州一带,还是云州、朔州、寰州、应州,这都是苦寒之地,被汴梁的纸醉金迷养废的禁军,如何能受的了那苦寒之地的生活。
五十万呢!一旦不慎,很可能是比战争还恐惧的兵灾、内乱。
不仅是富弼、韩琦,就是韩绛、吕公弼也觉得官家这事唐突了。
“转民是以后的事,缓慢调集,凌之以威是有利于谈判的。”
nt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