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杀。刘元昭不得已只能派遣重甲步兵营冲上去。
新的鏖战爆发,战至晚上,中军大营战事才得以消停。而满清这边突袭的骑兵全军覆没。
三日之后,沈阳被攻克,皇太极最终被抓,还有不少他兄弟的家眷都被抓了。
对于皇太极的处置,直接以战争犯进行审判,然后在等回国之后处决。那些满清的文武都有定罪。
孔有德被孙和鼎兄弟抓住时,苦苦求饶,但是没有用,两兄弟一定要拿下他的人头祭奠父亲孙元华的在天之灵,刘元昭并没有阻拦。
沈阳一下,满清灭亡,满族元气大伤,刘元昭将所有的奴隶解放,大量满族壮丁都需要服劳役来赎罪。
刘元昭当即就把满族往奴儿干都司的北边迁移,还有一部分往内蒙古这边迁移。
而此时的明廷里,兵部尚书张凤翼病死,崇祯启用杨鹤的儿子杨嗣昌。
他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朝后期大臣、诗人。
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
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同时主张对清朝议和。但他的计划没能成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农民军。
他虽然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但随后被张献忠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
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杨嗣昌其实是一个比较软弱的人,在原本的时空,清军第三次入关的时候,他就是主和派,眼看着卢象升被清军包围战死。
在卢象升死后,因为私怨,苛待卢象升。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
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殓。
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
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
不仅如此,杨嗣昌还和孙传庭有矛盾,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多尔衮、岳托率清兵分路从墙子岭(今密云东北)、青山口(今迁西东北)入长城,明京师戒严。
督各路入京勤王之兵的总督卢象升在巨鹿阵亡。明廷遂召孙传庭、洪承畴主持京师防守,升孙传庭为兵部右待郎兼右佥都御史,指挥各路援军。
孙传庭抵达京郊后,由于他和主和派的杨嗣昌及中官高起潜矛盾颇深,崇祯帝降旨不准他入京朝见,而洪承畴则在京郊受到慰劳,并奉旨进殿拜见崇祯帝。
孙传庭对此不平待遇自然大为不满。杨嗣昌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并主张将陕西军全部留下,用于守卫蓟辽。孙传庭对此极力反对,认为“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杨嗣昌对孙传庭的意见置之不理,孙传庭对此不胜忧郁重重,以致耳聋。
崇祯十二年(1639年),朝廷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孙传庭立即上疏请见皇帝,但因杨嗣昌的百般阻挠而未成。孙传庭心中愠怒,引病告休。
但杨嗣昌仍不放过,言孙传庭称病乃推托之举。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后,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