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耐久度的问题,无疑苏30更为合适,正好我手里有一批二手的苏30,可以调到秘鲁来,你是桑切斯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愿意帮这个忙。”
议员根本来不及思考,就被杨橙一阵狂轰乱炸搞得脑子发晕,下意识的问了句,“苏30吗?你不是美国来的吗?居然能弄到苏30?”
他也是挺桑切斯在背后介绍过杨橙的背景,不然不会知道的这么详细。
其实更为震惊的是桑切斯,他以为杨橙在美国手眼通天,各种制式武器都能弄到手,没想到他的触手居然能蔓延到远东,连北极熊的二手货都能弄出来,这人未免也太可怕了吧?
能在美国和北极熊两大‘极’之间左右逢源,光凭人缘好是不够的,还必须得有不怕被人下绊子的实力。
看来还是低估了杨橙这个人,桑切斯在心中不无忌惮的想着。
至于杨橙是怎么能弄到苏30的,他们虽然好奇却不会多嘴去打听,这是人家的商业机密,凭什么告诉你?
其实他们真想错了,这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他可是继承了艾欧塔的一切,包括货物来源和销售渠道,弄到北极熊的武器其实并不难,难得是怎么卖出去,还不让美国人发现!
说起来,杨橙也是在看了盖文留下的资料后,才知道每一种武器型号的诞生,背后都有着众多曲折的过往。
尤其像战斗机这种很多国家举国之力都造不出的大杀器。
比如苏30,诞生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作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要对产品的历史倒背如流,你都不了解,怎么去向客人推销?
卖什么产品都一样,只要是销售,万变不离其宗。
说起苏30的诞生,还是在第一批苏27出厂后不久,当时北极熊的航空工业部部长伊万西拉耶夫和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彼得洛维奇西蒙诺夫,以及很多苏27项目的相关人员,坐下来开了个座谈会。
会议上,他们总结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苏制战斗机与西方战斗机进行的历次空战经验教训后,得出了一致结论,目前的重型远程截击机已经不能应付现在和未来的美国战斗机所带来的威胁,必须为国土防空军研制一种更加灵活机动的远程截击战斗机!
这就是苏30诞生的前提背景!
于是,苏霍伊就接到了一项研制任务,在现有的苏27的基础上研制一种全新的远程截击战斗机,对于新型截击机的要求是接近米格31的航程和不低于现有苏27的机动敏捷性。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之前设计局本来就在积极准备苏27的改进型号——苏27,也就是后来的苏35/37的研制,这一型号的飞机是具备对空中和地面目标的精确探测和打击能力的,而且一开始就计划用相控阵雷达装备这一型号。
新的截击机也被要求安装新型雷达,但不要求多功能,设计小组被告之重点是增加飞机的留空时间以及飞机对空中目标的侦测和截获能力。
按照这样的要求,设计小组立马在一架单座的苏27和一架双座的苏27ub教练战斗机上进行改进工作,包括为达两架飞机改装空中受油探头在内的所有工作,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刚开始是由莫斯科试验生产厂负责飞机的改装任务,后来这一任务被转移到远东地区。
经过改进后的单座机,被内部授予了苏27的型号,双座的苏27ub则成为苏27u。
其实从外表上来看飞机的改动不是很大,毕竟是在苏27基础上改造,保留了其近乎完美的气动布局,那优雅的线条证明了它不管怎么变,都是空中最美的女神。
为了不破坏气动布局,专家们在设计中并没有采用简单的固定式受油探管,而是一种装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