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范围有大有小而已。
时间来到夏季中旬。
早就等得心急的中行偃在一次会议上提议大举进攻郑国南部,得到了与会全员的赞同。
那是计划中的一部分,军队已经休整了一个多月,有条件再展开新一轮的行动,并且打下的疆土越多,大家可能有所收获,自然没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
怎么来调动军队,相关的攻略如何进行,重任又落到了楼令的肩膀上。
统筹、计划和部署是由楼令来进行,他做完之后交给郤锜,再由郤锜拿出来跟一众卿大夫探讨,最后让晋君周审核。
要是后人观看史书,看到的将会是晋君周统帅大军,一众卿大夫配合设施方案,顶多就是稍微突出郤锜的贡献,干活最多的楼令不一定能占多少篇幅。
不公平?当然不公平,可是谁让楼令只是下军将呢。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
那么,老子说的圣人是谁?当时有有五帝的观念,同时周旦是公认的圣人,不好确认篇中的圣人是哪一位。
老子表达的观点却是很明确,荣耀归于最高首脑,出现祸端也会归咎于首脑。
所有文明的史书都只会是荣耀归于最高首脑,出现祸端也会归咎于首脑,不存在差别。
如果晋国按照楼令的设想发展,后面再有司马迁。他搞纪传体史书,倒是有可能将当代晋国的卿大夫列传,让后人知道楼令具体做了什么。
当然,也能是晋国取代周王室,亦或晋国完成疆域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给予众多贡献者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那是建立在姬周已经建立史官体系的条件之下,之前的朝代虽然也有史官,但没有姬周那么完善。
“本来的轮换出现特殊情况,我的意见是履行诺言,安排部队回国。”楼令先提这一点。
相关的计划已经在高层过了一遍又一遍,等于是谈好了再对其他人公布。
一瞬间,不知道多少人松了口气。
“回国的部队携带战利品,先囤积在‘新田’郊外,等战争结束再行分配。”郤锜也只是在通知,不是讲出来进行探讨。
对于这一点,一样没人有意见。
楼令不能避免提及一点,说道:“关于病患与伤患,他们将暂时安置在宋国境内,伤病好了再安排归国事宜。”
疫情期间有多惨,属于是有目共睹。
一些不听劝的国家,他们带着病毒回去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楚国正在遭遇的残酷景象,消息陆陆续续传了过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已经知道病会传染,哪敢祸害自己的封地?
魏颗不够资格参加高层会议,低声问长鱼矫,道:“这样一来,参与继续入侵郑国的部队岂不是很少?”
作为司马的长鱼矫有资格参加高层会议,矜持地说道:“颗大夫继续听就会知道了。”
该轮换的部队回国,他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回去本土,会在“虎牢”附近再休整半个月左右,算是最后的安全验证期。
将要开拔向北的晋军,数量为九万。
留下来继续作战的晋军则是六万。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六万晋军想攻略郑国,还是攻城略地的情况,肯定是显得数量不足。
当前,宋国和卫国正在攻打郑国东部,宋军以及卫军牵制了相当的郑军;之前已经有以晋军为首的联军在继续攻打郑国北部,一样是牵制了一部分郑军。
郑国已经进行极限动员,征召了将近八万大军,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