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驻守的时候,超大概率就是没有多久就会让楚军将防线夺回去。
其实,不是鲁国没有勇士,只能说是他们的贵族阶层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
军队啊,知道一支由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的人组成的军队,究竟会烂到何等程度吗?
谁都太聪明,有太强的自我意志,比的不会是谁作战最勇猛,一定是比拼谁干最少的活去占更大的便宜。
要是这一支军队的指挥官一个赛一个觉得自己才是聪明人,他们会更加权衡利弊,吃一点小亏都会像是要了自己的老命,更加乐意看到别人倒霉。
以为是在开玩笑?
翻开史书去看,明中期和后期沿海倭患那么严重,南方那些聪明的老爷是怎么应对的。
避战和花钱消灾都还算正常,假装倭寇或与倭寇合谋抢劫的人更多。
在当时,连五十三个倭寇转战数千里杀入金陵肆虐的事情都能发生。
明朝的倭寇肆虐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为了逼迫朝廷禁海,不禁海某些人还怎么发大财。
在楼令移师到战线侧翼的第三个月,楚军主动从第一道防线全面撤离了。
因为发生了那一件事情,楼令被召唤回去开会。
“这一场战役将要进入新的阶段。我离开之后你们严格把守营盘,无论敌军怎么挑衅,做了什么离谱的举动,决不能主动出击。”楼令知道很多人早就按耐不住,不得不进行严厉的警告。
一众将校无论理解或是不理解,看到楼令满脸的严肃,齐声应:“唯!”
他们就在楚军当面,楼令没有可能只带一些人出发,足足带了两个“旅”骑马代步。
季孙行父一样需要参加会议,选择与楼令一起出发,只是不愿意做单骑走马的行为。
在当代人来看,骑马而不乘车,贵族干起来是一件很狼狈的事情。
楼令无法拒绝季孙行父同路,搞得楼令都放弃骑马。
沿途有小股楚军干扰,总得来说就是有惊无险。
一个多时辰之后,他们回到主力营寨。
回来的楼令当然会借机观察一下全军的士气,只能说因为楚军撤到第二条防线,无论晋军或其他国家的军队,看上去士气十分高昂。
楼令进入举行会议的大帐,没有看到智罃、郤至和士匄、祁午,列国的诸侯倒是齐了。
“有几位诸侯认为赢了,再加上秋收在即,纷纷请求撤军回国。”中行偃等楼令坐下,凑上来讲了那么一句。
全面夺占第一条防线就叫赢了?
应该是,他们明确知道不算赢,接下来的交战会更残酷,不想再蹚这一趟浑水。
楼令问道:“齐君、宋君和卫君什么态度?”
主要也是看这三个国家的态度,其余国家的态度属于可有可无。
“君上以及诸位同僚,有什么意见?”楼令又问道。
这是有两次前科,明明按照既定计划发展会很有利,结果答应得好好的人却是反悔了。
中行偃看了一眼郤锜,视线重新转回到与楼令对视,说道:“中军将的态度比较坚决,不允许诸侯退兵。”
那么就是说,晋君周扛不住来自诸侯的压力,包括中行偃在内的好多晋国贵族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这样的战争,我们付出的伤亡代价极高,打赢所能够取得的收获也相当有限。”中行偃将自己的态度说得比较委婉。
其实,中行偃知道谁才是最想继续打下去的人,想要尝试跟楼令讲道理。
需要问一问,楼令有将相关的战略意图跟中行偃讲过吗?答案是有。
知道这一场战役有什么意义的中行偃,他可以认为那是楼令的一厢情愿,也能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