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该采取武力。
历史上的智罃敢于独走,便是因为当时智氏的实力不输给大宗荀氏和小宗中行氏太多。恰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大,倒是也没有搞到兵戎相见的局面,维持着最大的体面。
到最后,智罃的嫡长子智朔英年早逝,孙子智盈过于年幼,智罃开始收敛锋芒,转而与中行氏修复关系。
等智罃病逝,因为他没少帮赵武的关系,赵武帮忙照看了智盈一段时间。
然后,智罃过世前成功与中行吴和解,中行吴也是极为看护智盈,不至于让智氏失去卿位。
到了荀跞这一代人,中行氏成了大宗,直接让智氏与中行氏的关系陷入低谷,智氏与中行吴的族人虽在各种场合一样是用荀作为前缀,实际上荀氏作为一个庞大家族已经名存实亡了。
那就是为什么中行氏与范氏联合谋反,没有牵连到智氏的原因所在。
搞笑的地方在于,等中行氏被除名,智氏又提出中行氏和智氏是一家,用这样的理由接收了属于中行氏的遗产,直接让智氏的实力膨胀成为当时所有卿位家族的最强,
智氏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赵氏、韩氏、魏氏的不满,为后来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智氏埋下伏笔。
“总得来说,中军佐对上军将很不满,一直以来没有少打压,只是不会让智氏之主失去卿位。”楼令回答了阿娇刚才的问题。
阿娇很是忧虑地说道:“为什么这样确定?我看中军佐近来一直在扶持会,大有让会取代兄长的意思。”
看看阿娇在称呼几个人物上的区别。
楼令从阿娇对那些人的称呼,十分清晰地看出了阿娇所持的立场。
这倒是符合常情,阿娇出自智氏,她是智罃的妹妹,天然更亲近与倾向于智罃。
“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吗?”楼令知道阿娇不会无的放矢。
阿娇说道:“会来拜访,提到可能由他参与西征。”
这个“会”是个名,他叫荀会,也是荀氏的核心族人之一。
荀氏的复杂在于有太多的核心族人,每一个人的立场又都不同。
比如说,有人因为中行偃扶持中行氏非常不爽,也有人因为利益在中行氏而存在不同的态度。
“这种事情,该是中军佐来跟我谈。”楼令说道。
只要荀氏有出兵,便不算是毁诺,很多人看来由谁统兵的关系并不大。
问题是别忘记楼氏主母出自智氏,一定让楼氏在看待问题上变得更细微,智氏是智氏,荀氏与内部几个小宗则是其他。
中行偃应该知道楼令与智罃的关系极好,趁着楼令出国在外,让荀会来找阿娇,摆明就是在进行试探。
楼令猜测阿娇有一些话没有讲出来。
阿娇是出自智氏,智氏则是荀氏的一个小宗,是不是?
那样一来,等于阿娇在内部也需要服从中行偃的安排。
要说有什么不同,阿娇已经出嫁,她可以站在楼氏的立场进行自己的选择。
在荀氏内部的纠纷上面,讲实话就是楼令不好干涉。
涉及到了西征,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我会直接拒绝中军佐派其他人参与西征。”楼令给了阿娇最大的定心丸。
阿娇先提卿位空缺,再引申到荀氏内部,为的就是楼令的态度。
“以后这种事情直接说,不要搞这一套。”楼令在应付外部已经耗费太大的精力,实在不想家人的交流也这么累。
阿娇弱弱的“嗯”了一声答应下来。
像楼令这种心态,无疑是一个弱点。
多少对外铁石心肠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倒在了家人的算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