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统治的人群不配合,问题不是那么大。
楼氏就不一样了。
确确实实的事情,楼氏崛起的时间还太短,归于楼氏治下的一代人都还没有过世,新一代人则是暂时撑不起大梁。
因为楼氏是那样的现状,其他家族倒还好说,他们没有风光过,没有什么值得怀念,愿意臣服于有卿位的楼氏,甚至是看到了更多的机会,想要搏出一个更好的未来;而本来归于韩氏统治的那些人,他们见证过韩氏的风光,极可能还因为变更家族起到待遇上的落差,怎么可能不闹幺蛾子。
“回国之后再说。”郤锜想拒绝楼氏单独向西扩张,碍于楼令多次帮到郤氏,认为是忠心耿耿的小弟,不好明讲而已。
四位卿大夫发现有人在凑过来,一致转头看过去。
子孔是想要找晋国的四位卿大夫解释一下,之前公孙夏去邀请参加宴会的事情,借口都已经找好了。
结果是,本来想凑过去的子孔,他一下子被晋国四位卿大夫注视,瞬间感受到满满的压力,下意识改个方向,委实是没敢凑近。
他们在台阶处是在等周天子被诸侯邀请出来。
需要耗费多少时间?不管周天子答应或拒绝前往“王野”阅兵,总之没有那么快出现结果。
这一等,等了半个多时辰,台阶上方可算是出现了人影。
刚才闲极无聊的时候,楼令数了数有多少道台阶,数下来一共有九十九道台阶。
同时,楼令还去摆放九鼎的地方走了一圈,亲眼见识九鼎都长什么模样。
除了楼令之外,没有其余人去观赏九鼎。
等楼令重新回去,能够观察出每一个人看自己的目光都有些怪怪的。
“你……,可真是率性。”郤至一脸的佩服。
郤锜不知道是不是在警告,说道:“以后别再那样做。”
中行偃却是笑眯眯地说道:“天子与列侯下来了。”
周王室的九鼎不知道是不是正版?
相传九鼎是由夏朝的大禹下令铸造,传到殷商并见证整个王朝的兴衰,再被姬周获得并收藏,一直是王权的象征。
真要是如相传的那般,时间来到春秋中叶,九鼎存在的历史起码有一千五百年以上了。
之前,楼令没有凑得太近,稍微比对最大的鼎约是现代一米的高度,直径也是一米左右,重量应该不低于五百斤?
这样一看,九鼎好像不怎么样?
可是,古物的价值不在古物本身,要看后人认为到底有多大的价值。
论铸鼎的话,武则天在洛阳城铸的九鼎,最大的叫神都鼎,高为5.7米,重约9万斤;其余八鼎各高为4.5米,重约6万斤。
那么,大禹九鼎对于华夏苗裔不说人尽皆知,起码要比武则天所铸的九鼎要出名得多吧?
至于说大小或重量,大禹铸九鼎的时候,当时的生产力怎么样;轮到武则天时代,生产力又是怎么样。
讲事实就是,同样的一种东西,不同年代所需要耗费的代价,真的就是不一样!
轮到春秋中叶,有没有能力铸鼎,一样还是彰显实力的一种对比方式,反正有实力铸鼎的国家同样不多。
楼令知道凑到九鼎边上观赏,行为显得极其放肆。
问题是什么?今生今世,楼令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哪怕行为上真的很放肆,愿意放肆这么一次。
如果不是作为晋国的卿大夫那么干,一定会有人去告状,将会有什么后果很难预料。
等周天子与一众诸侯下来,没有人对楼令刚才做的事情叽叽歪歪,事后怎么样则是另外说了。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周天子身穿全套冕服,看上去华丽且显得有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