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族性格自大又自卑。
晋君周明确地说道:“会盟将如期举行。你可以启程回去,将消息告知吴君了。”
屈狐庸能说什么?他只能行礼,应道:“外臣告退。”
这一次会面没有卿大夫在场。
一众卿大夫正在忙着自己的社交,主要是华元牵头,会盟各个国家的高层聚会商谈在“虎牢”的贸易事项。
有看得见的利益可以追寻,再加上吴国在一众卿大夫眼中没有多大分量,他们顶多事后了解国君与吴国使者谈了什么。
“真的成事,别说是追上‘商丘’或‘临淄’的交易量,能够达到三成便会让我们的吃得满嘴流油。”士匄实在是太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了。
智罃当然也很期待,只是并不觉得智氏能够获得多少份额,情绪比较平稳地说道:“中军将已经答应宋国和卫国的请求,现在只看齐国愿不愿意妥协了。”
他俩怎么也在?
本来只会南下四名卿大夫,也就是中军的军将郤锜、军佐中行偃和下军的军将郤至、军佐楼令。
这不是需要商谈“虎牢”成为贸易集中地的事情吗?不需要来的卿大夫才不愿意缺席,能来的自然就南下了。
那么就是说,上军和新军并未集结南下,顶多就是带一些家族武士充当护卫。
“齐国敢拒绝?”士匄问道。
“你还不知道齐国是什么样子?”智罃反问。
士匄一下子变得迟疑了。
齐国给晋国的印象比较复杂,大体上就是冥顽不灵外加喜欢搞幺蛾子,偏偏挨打又懂得立正,很难给人进行预判。
卿大夫希望事情能成,一旦事情真的成了,他们将会占据最大份额的利益。
其实,知道那么一件事情的晋国贵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希望事情可以成。
根由在于,交易发生在晋国的土地上,收到的税收越多,他们需要缴纳的税会相应减少。
这不是晋国有国防预算这种操作。
当前的每一个国家进行收税都不固定,一般是前年耗费越大,来年会收的税就更重。
如果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掌握话语权的人就不会摊派重税了。
不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仁慈,纯粹是指定了税额,他们所在的家族一样需要交税。
那样一来,等“虎牢”变成贸易集中地,哪怕不是所有家族会去做生意,还是晋国所有家族会因此受益。
由宋国和卫国牵头,想要在晋国控制的“虎牢”人为制造一个贸易集中地,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属于第一次。
无论宋国的“商丘”或是齐国的“临淄”,两个地方都不是由各个国家的高层商议才将贸易发展起来,完全是地理优势和努力经营之下的格局。
“这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政治需要而出现的经济特区吧?”楼令当然知道相关的概念。
只不过,楼令对于“虎牢”作为经济特区能够存在多久,讲实话就是感到怀疑。
那么,原版历史上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吗?还真有!
只是,原版历史上是鲁国的季孙行父对晋君周进行建言,晋君周强压列国执行,形成了地球上第一个以强权制造的经济特区。
季孙行父之所以给晋国出招,根由是晋国连年征战耗费巨大,搞摊派给搞到列国头上。
时逢晋国实在受不了郑国降而复叛,季孙行父干脆建议晋国长期占领“制”地,修筑关隘来威胁郑国,同时建议晋国压迫列国到当地进行交易。
这个经济特区存在了多久呢?大概存在了六十多年,固然帮助晋国打赢了争霸战争,后面却也是让晋国失去血性。
在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