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的原因,晋国与楚国从互相向对方的朝堂递交战书,一直没有互相递交休战国书,等于说两国一直是处在战争状态之下。
晋国不需要屡次向秦国宣战是魏相出使秦国递上《绝秦书》之后的事情,那之后两国就彻底绝交,要开战自然也就不用一次次互相递上宣战书。
秦君石倒是想求和,也在考虑该怎么做才能取信于晋国了。
可是,今年晋军入侵之前,秦国与晋国的仇就结得挺大。
秦国又连续三年入侵晋国,虽说是收复失地,破坏的设施,杀死的晋人,只能说一概不算少。
所以,求和可能得到晋国的允许,可是秦国付得起停战的代价吗?
“这一次过后,晋国会向西扩张多远?他们先前已经扩张到泾水,一定会再向西扩张啊!”秦君石对此无比的心焦。
秦国在西边或北边还有很长的战略纵深,要命的事情是大多没有得到开发。
如果这一次晋国继续向西扩张,秦君石认为晋军会对“郿”实施控制。
“郿”是秦国都城圈的门户,失去了这一座门户,秦国首都圈没有要道险地可以据守了!
“至少十年之内,我们没有能力东出了。”孟起自言自语说道。
听到呢喃声的人不少,没有人与孟起交谈。
那不是摆在明面的事实吗?
现在损失多少人,遭到攻克和焚毁的村庄有多少,反正秦国君臣无从得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只知道一点,既然晋军都兵临都城之下,起码“雍”东面的村庄绝对是十不存一了。
在秦穆公时代,秦国有了东出的国策,从此之后秦人对于东出的执念很大。
晋文公之前的晋国,讲实话就是跟秦国打的有来有往,没有一方占据绝对的优势。
晋国在晋文公之后称霸中原,从那时候起的秦国不再配当晋国的对手了。
到了现如今,秦国可不是能不能东出的问题,君臣该好好想想怎么来延续国祚。
秦君石转身迈步,忧心忡忡的离开了。
等国君走了之后,留在城墙上的秦国大臣才开始出声。
“这可如何是好啊?”
“我们又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艰难。玩命就是了!”
这倒是事实。
秦人历史上多次面临灭族的危险,一次次挺了过来。
他们能够挺过来就是敢于舍命拼搏。
无法商量出对策的一众秦国大臣,他们中的多数开始朝远处的晋军进行谩骂。
来到“雍”城附近的晋军,他们并没有出营列阵,营盘距离城池起码五里地。
正在筑京观的晋军,他们选在距离“雍”城约两里地之外。
不管是两里或五里,反正晋人听不到秦人的谩骂声。
开骂的秦人当然知道晋人听不到,他们只能是在进行发泄,好让自己的心里变得好受一些。
“可惜了,没有蹶张弩,要不然几波箭雨覆盖,起码能送走秦国大半贵族吧?”楼令提议筑京观,自然会就近进行监督。
楼氏已经在研究弩,暂时没有拿出太好的成果。
按照历史记载,秦军的蹶张弩最远射程可达三百六十米,算是当时射程最远的单兵远程武器。
如果楼氏现在有蹶张弩,待在城墙上的秦人不知道射程,确实是可以出其不意的覆盖几波。
拉到“雍”城之外当筑京观材料的尸体不会少于三千具,头颅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怎么来筑京观呢?尸体一般会当成基座,过程中会不断撒石灰和掩上一层薄薄的土,再在外层再摆上一颗颗沾满石灰的头颅。
被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