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比预料中顺利(1 / 5)

不一定是需要以绝对的多数去融合少数,也能够是以文明被继承的方式被取代。

什么叫以文明的方式被取代?等于是血脉断绝,文化传承了下去。

最稳妥的方式莫过于,拥有绝对的多数,再加上文明等级的压制,融合起来的成功率无疑最大。

楼令需要考虑好一件事情,晋国会不会发生分裂,多久之后会分裂,再来决定与狐氏的绑定要有多深。

不懂?

好像是不那么容易懂。

简单来说就是,楼氏不可能完全控制住狐氏,搞不好最后还可能反目成仇,楼氏与狐氏捆绑着立国则会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历史上的三家分晋,并不是赵氏、魏氏和韩氏单独一个家族立国,有着许许多多跟随独立。那些家族后面也成为了新国家的一份子,各自取得了实力允许的官位。

在晋国分裂之后,由于有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他们的利益自然进行深度捆绑,反叛的代价无疑就会很大,不敢轻易进行反叛。

楼氏与狐氏同在晋国,两个家族并没有一块干过惊天的坏事,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肯定会让关系出现变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和平分手。

很多家族就是那样,某一段时间进行结盟,哪怕当时结盟的深度再高,有那么一天总会回归平淡。

如果结盟的双方互不干涉家族内部事务,分手也就是分手而已。

现在的情况是,狐雍要求楼氏对狐氏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回报则是狐氏成为楼氏可以借用力量的附庸。

是的,两个家族互派家臣帮忙治理,在楼令看来就是楼氏对狐氏进行全方位的扶持,一切只因为狐氏在各方各面太过缺失。

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起码作为中原列国一员的楼氏,他们很难在扶持狐氏的过程中进行彻底架空,别说是吞并人口多达十多万的家族了。

如果楼令启动吞并狐氏的计划,此后两家必定是只能剩下一家,没有第二个可能了。

其实,晋国的历史上有过不少例子。

中行氏与智氏同为出自荀氏,他们比谁都有互相兼并的基础,可是中行氏历经中行吴和中行寅两代人的努力,一样没有能够吃掉智氏,乃至于让智氏越离越远。最终的结果反而是,智氏吃下了包括中行氏在内的所有荀氏小宗,并且智氏一脉成了荀氏之主。

再说历史上的韩厥扶持几乎一空二白的赵武,到赵武与韩起好得跟蜜糖似得,步入第三代人就开始各种互相耍阴谋和施阴招,直至赵鞅那一代干脆就让韩不信以激烈手段让韩氏与赵氏进行了切割。

只要是涉及到集体,没有白眼狼这个说法。

无论谁对谁进行过帮助,或是有天大的恩情,只要两个集体的利益不再一致,分道扬镳就属于是一种必然。

同理,两个集体的利益出现矛盾,上一刻还是亲密战友,下一秒立刻就该兵锋相向了。

狐雍看到楼令没有马上答应下来,相反楼令陷入沉思,心里非但没有不满,乃至于可以说非常理解。

在狐氏这边,他们很清楚之前的合作是一种交换,己方用军队与资源换取楼氏帮忙达到回归晋国的目标。

接下来的相处模式,一旦楼氏答应互换家臣,同样是狐氏需要来自楼氏的扶持。

所以,狐雍一开始就将态度表达得很明确,狐氏愿意作为楼氏的附庸。

很多家族愿意成为其他家族的附庸,并非是他们受到了胁迫,完全就是出于本家族的需要。

而那种需要有类似于狐氏需要得到扶持,更多是觉得安全没有保障需要靠山,无论是出于哪种需要,一概就是自认为弱势的一方。

问题出现在哪里?弱小的时候能够认清楚地位,强大起来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