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问出来。
智罃猛点头,欣慰地说道:“跟你商讨就是愉快。”
那些想法智罃跟很多人说过,大多就是有听没有懂,搞得他都怀疑自己的口才了。
楼令有些话必须问,也就问道:“上军佐的意思是?”
智罃苦笑说道:“家主支持倒是支持,只是认为不该由旬氏来提。”
这里有其原因。
晋国不是派了一个申公巫臣去吴国吗?几年的时间过去,吴国之君一度称王,到现在对晋国也是爱搭不理的态度。
仅仅是吴君寿梦称王这件事情,一搞就搞得提出扶持吴国方案的旬氏很难受。
明明晋国是要扶持吴国,结果吴君寿梦称王,并且还无视晋国的好意,能不能视作是外交事故?那肯定能!
所以是,旬氏已经摊上了大事,导致现任的旬氏之主中行偃不想再多事。
楼令知道智罃过来寻求支持,只能是智罃并不放弃。
“舅哥还找了谁?”楼令问道。
智罃一脸苦涩地说道:“我拜访了中军佐和上军将。中军佐很赞同我的提议,但仅是赞同,不会正式表态;上军将的态度是,我玩得太过复杂,认为很难把控住局势,代表郤氏表态接受结果,但是不会掺和过程。”
“计划很好,只是确实很难把控。”楼令心想。
刚刚打完一场旷世大战,作为胜利方的晋国这边很难受,战败一方楚国又能够好受到哪里去?
双方都能知道对方很难受,有这个结论作为前提,互相都不会放弃,认定咬牙撑过去就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那种想法的支撑下,晋国和楚国都不可能放弃继续采取动作,再艰难都会支撑到实在撑不下去的那一天。
没有这种认知的话,晋国或楚国根本不配竞争天下霸主的宝座。
“最重要的是齐国。只要齐国不出现问题,其他国家不是什么大问题。”智罃特地来找楼令,不光是要一个态度,主要是楼氏负责与齐国进行邦交。
楼令正色说道:“我会严密监视齐国,必要的时候会亲自过去。”
“刚打赢一场大型战役,结果害怕诸侯,我们到底是赢了还是没有赢。”智罃的这种表态,其实也是晋国君臣当前的心态。
这个就是惨胜带来的不自信了。
归纳一下。
智罃有一个提议,想要一再召唤诸侯出兵,与晋国组成联军一再南下,逼迫楚国出兵北上。
在那个提议中,智罃的意思是能不跟楚军交战,不用一次次真的开打。
主要目的是,一次次勾引楚国出兵,消耗楚国的国力。
楼令第一次听智罃阐述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有什么要浮现,偏偏一次次没有成功“浮现”出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了解历史的人,能够知道那是晋国的“三驾疲楚”国策,确确实实就是由智罃提议并力主执行。
当前的晋国,另一个应对方案占了主流,也就是继续与楚国硬碰硬地大打特打。
坚持正面硬打的是晋君寿曼和栾书、郤锜,其余人没有在正式场合明确表达态度。
晋君寿曼希望继续正面交战,可能是认为打赢了一场大型战役,认定楚国不是晋国的对手,自然希望光明正大击败楚国,同时一再消耗卿位家族的实力。
栾书的想法是什么比较难猜,可能是想要正大光明获取天下霸主的宝座,也许是不希望旬氏来主导晋国的未来。
郤锜?他极可能就是嫌麻烦。
送走了智罃的楼令更陷入很长时间的沉思。
无论是从国家层次考虑,还是从家族需要定论,楼令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支持智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