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周王室官民可是讨论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每一个人都在震惊晋国的疯狂。
从势力范围来看,晋国其实不如楚国。
讲人口的话,晋国则是比楚国多了百来万的样子?
对于晋国来讲,比较要命的地方是耕地面积远远少于楚国,乃至于连齐国都比不过。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晋国敢于进行扩编,一个满编军团抵得上其余诸侯的三个军团,不怕养不起吗?
“公子已经在‘洛邑’安家,听闻得到天子多次召见?”楼令又一次与公子周见面了。
十岁的公子周看着有了小大人的模样。他正怔怔出神地看着源源不断开拔而过的晋军,眼眸之中充满了震惊,多少也是感到心有荣焉。
楼氏在公子周安居“洛邑”出了比较大的力气,借钱给买了宅院,帮忙进行翻修,送了不少的家具。
那些事情当然是用楼小白的名义去做,不可能由楼令亲自下场。
“今次过来,是特意来向令大夫致谢。”公子周说着行礼。
楼令没有避开。
现在的公子周尽管是晋国公族,尤其是有继承权,只是继承权排得很后面,可他作为一名个体,真的有些什么都不是。
楼令有正式的爵位,名下有几块封地,治下有着超过十万的人口,附带还有担任晋国中军尉的职位。
继续阅读
那样算下来,以周王朝体制而言,楼令的家世背景是不如公子周,其余种种方面却是胜过的。
楼小白是楼氏的世子没有错,没有楼令这位一家之主的允许,怎么可能借一大笔款给公子周呢?
与此同时,当前时代的政治生态又决定了一点,一家之主不允许的话,世子可无法调动家族的人手,怎么派出队伍帮公子周翻修在“洛邑”的宅院。
因此,说是楼小白帮忙,不如说是楼令主导。
聪明如公子周,他知道真正应该感谢谁。
所以说,楼氏帮了公子周那么大的忙,楼令不接受公子周的道谢,双方以后还怎么交往。
“看到这样的场景,公子有什么想说的吗?”楼令问道。
晋军过“孟津”肯定是要途经王野。而这个王野是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的所在,大军某种程度上能够列队笔直路过。
现在,晋国的中军、下军和新军各成队列,成建制一个又一个方阵不断向前,哪怕是在行军途中也是保证了队列的整齐。
公子周深呼吸一口气,说道:“何其壮观!”
是啊,十几万大军列成队列行军,看上去怎么会不显得壮观呢?
楼令可不会问一句“想不想取而代之,坐拥这般的大军”之类的话。
其实,哪怕公子周成为晋军,以为大军真的就是一国之君的吗?
“令是问,与楚军爆发大战的前景。”楼令说道。
公子周露出了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
这种事情担任要职的晋国君臣判断不出来,用得着问久居国外的公子吗?
楼令看到了公子周的表情,笑着说道:“旁观者清。”
是那样的道理,只不过勾起公子周的伤心事了。
谁愿意背井离乡,尤其是这种放逐模式?
楼令也就是随便问一问,不奢望能够得到什么靠谱的答案。
南方的消息已经传回来。
目前郑国正在入侵宋国。
宋国遭遇郑军的入侵,一方面尽起大军迎战,另一方面请求在己方势力范围内驻扎的晋国上军移师前往防备楚国。
在晋军正式南下之前,郑军与宋军在“承匡”、“大棘”、“巢”等地先后发生交战,打着打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