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动向掌握。
楼氏参与西征的部队有四个“旅”的规模。
今次,楼令并未四个“旅”齐出,出动三个“旅”的部队,剩下的那个“旅”安排在营寨作为戍卫部队。
现如今的晋军,一个“旅”便是一千五百名战兵。
楼氏作为一个新晋崛起的家族,只是经营不到二十年,能够拉出四个“旅”的兵力,讲实话就是很可观了。
这四个“旅”六千战兵,自然多数是“羡”的身份,披甲人员方面,包括身披布甲、竹甲、木甲、披甲、金属甲,着甲的人只有三百不到,其中紧紧跟随楼令所在战车的七十五名士兵全员身披铁甲。
这些士兵的甲胄为扎甲款式,相对于楼令与楼小白的甲胄精良程度来说,很现实的情况是他们身上的扎甲只能说合格。
奇怪吗?不奇怪!
拿护肩这种甲胄的部件来说,制作难度其实比身甲要高,别说是更有技术含量的头盔了。
简单点来讲,楼令与楼小白的甲胄属于全套,包含了头盔、护肩、护臂、护腕、护腿、裙甲等等,其余身穿铁甲的士兵则是只有保护上身的身甲。
要说其余还有什么不同?只能说是内衬的舒适度方面。
任何的甲胄都有内衬,一般是采用皮革,也能是坚韧一些的布料。
甲胄穿起来舒不舒服,或者说合不合身,取决的就是内衬。
还有一个冷知识,甲胄绝对不是贴身,也就是紧连着肌肤。
好的甲胄,它会有多层的内衬,例如甲片之后的皮革是一层,皮革后面还有另一层皮革,互相之间留出空隙,为的就是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那些铁甲并不是士兵的私家财产,战时阶段得到家族的资助,战后就不归他们所有了。
其实,哪怕楼令下令大肆制作甲胄,无论是哪一种款式的甲胄,生产出来也不可能大规模无偿列装。
毕竟,当前的体制很特殊,楼氏是晋国的一份子,由楼氏召集私军来为国家服务。楼氏征召的私军,他们是由一个个家庭出人组成,需要自行武装以及担负后勤,以纳赋的方式代替交税。
等于说,那种体制之下,互相之间的义务已经很清楚,国家没有义务或责任去武装前来纳赋的各家族私军。
同理,主家也没有那个义务或责任去,来帮纳赋抵税的众人提供武器与保障后勤。
无论是各个家族,或是一个家族内部,互相之间就是在尽各自的义务与责任,也就不存在到底谁欠谁那么回事。其实,这就是春秋时代保家卫国的一种体现。
到现阶段,晋国的各个家族倒是可以为私军做更多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是因为晋国多了“羡”这个阶层。
这个“羡”本身就是属民,要知道他们为家族劳作,吃、喝、穿等方面则是由家族来提供,哪怕是私下有些财产,别奢望能够自行武装。
只不过,有一点能够肯定,可以做到的多数家族,他们绝对不会花费太多来对“羡”进行武装。
楼令这一次带了七十五名身穿铁甲的士兵,他们就是楼氏的“羡”阶层,每一名虽然说不是千里挑一而来,怎么都是几百个人里面脱颖而出。
因为“羡”是由家族来武装以及提供后勤的关系,他们也就无法获得固定配额的战利品分润权利,甚至都无法达到阶级飞跃。
楼令是魂穿而来,思想肯定与当代贵族不那么一样。他已经有计划训练一批“羡”,再进行较为精良的武装。
“论私军,各个家庭有相对的自主权,没有自主权的‘羡’才是真正的私军啊!”楼令一阵研究下来,得出这个结论。
说得更难听一些,要是想做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