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334、漠北惊变(3 / 5)

会长驱直入,马踏云城了!

校尉吴迪正是邓荔的夫君!吴迪和陈奔都是云城丰泰八合货栈的股东!

正二品骠骑大将军、云城总兵隋光龟缩在云城不敢动弹!而弃桑树镇而逃的守将、正五品定远将军隋茂正是隋光的侄儿!

叔侄二人一个龟缩不敢救援,任凭桑树镇和石崖城、丹石城先后陷落,百姓死难;一个弃城而逃,置百姓于不顾。叔侄俩不仅畏战如虎,而且事后隋光还隐瞒真相,谎言隋茂是奋勇出击,力战而死,恳请朝廷旌表抚慰。

皇上被蒙在鼓里,还下旨抚恤诰赠。不料圣旨颁发后的第三天,隋茂手下的一个随军老军户进京告状,言其家住桑树镇,知道破城真相!竟然是,隋茂亲自下达了弃城令,而且在逃跑路上,携带十几辆大车的金银珠宝和丝绸瓷器,还有上千匹大、小牲口,行动迟滞,这才被敌军赶上,聚而歼之!这个老军户是因为吃了隋茂提供给军户的冷馊饭食,拉稀放炮,当时正在一个山丘后面方便,因此逃过一劫!

皇上震怒,命令将隋光锁拿进京,严加惩办!

隋光是谁?他可是当今圣上之大公主杜琴的公公!杜琴驸马隋恩,年前刚刚荣升为兵部转运司使,正五品,相当于前世的总后勤部官员,手中不仅掌握军资,而且还与大公主杜琴的同胞弟弟,即皇长子、显王杜耀,两人姐夫、小舅子过从甚密!

皇长子、显王杜耀的母妃是纯妃刘瑶光,宫女出身,没有母族,无所依仗。但显王杜耀的同胞大姐的公公隋光,那可是正二品骠骑大将军、执掌十万铁骑的云城总兵!这可是皇长子、显王杜耀登顶大宝的坚实力量!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这个靠山轰然倒塌!

因此,皇长子、显王杜耀跳了出来,说那个军户污蔑诽谤隋光将军。他还伙同京都城防司官员,构陷这个老军户酗酒闹事,街头杀人,从而羁押入牢,还将其屈打致死!如今此案已成悬案,京城飞短流长,莫衷一是!隋光、隋茂竟成了委屈之人!

杜成怒极。一个小小的军户为何去造谣诽谤云城守牧叔侄?此案必是隋光、隋茂畏战如虎,无耻贪婪而致败局!

虽然此案没有结果,但是隋光连丢三城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已经不可能继续占在云城总兵的位置上拉屎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就是说,云城必将总兵换人,北疆必将大军易帅!

当然,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严格来说,此次惊变不能称为“漠北惊变”。

因为,漠北特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清代特指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清末通称为外蒙古,位于蒙古国南部的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等省份以北。漠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是和林。

自秦朝起,“大漠”一词就经常在史书中出现。汉朝时,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将匈奴赶到“漠北”。后来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国的肯特山脉)。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降。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而还。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蛮荒地带。

比较恰当的说法,“漠北惊变”应该称为“云城惊变”。而更科学的称法应该是,“云城卫城惊变”!

之所以被称为“漠北惊变”,那是因为,云城相对大成腹地,特别是京城来说,是遥远、蛮荒、极北之地,所以误称为“漠北”,故称“漠北惊变”!

杜诚还接到圣旨,宣他即刻回京;而随他去倭国除倭的御林军即刻调防云城!正好,他们将保护马队、驼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