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什大师译。有卷七共二十八品,近十万字。
《金光明最胜王经》又名《金光明经》,由唐三藏法师义净翻译,有卷十共三十一品。有八万多字。《金光明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三身”、“十地”思想、大乘菩萨行之舍己利他、慈悲济世思想、金光明忏法及忏悔思想、以及天王护国思想。由于经中所说的诵持本经能够带来不可思议的护国利民功德,故长期以来被视为护国之经,在所有大乘佛教流行的地区都受到了广泛重视。
其中《仁王经》文字简约,义理丰富,空有并彰,融世间、出世间法为一体,且将般若的德用彰显无遗,是行仁王政治,守护国土的仁王不可或缺的宝典。彼时大成,《仁王经》因为其中有鲜明的护国色彩,在宫廷内外甚为流行,其护国功能为朝野上下所敬信,对当时的国家政策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有重大影响。
既然圣上宣喻,心仪郡主是为国祈福,天降祥瑞的功臣,那么她手上必然要拥有一些手抄的佛经。她和弟弟即将返京,时间仓促,那么手抄一份文字相对简约的《仁王经》是最合适的。
苏澜当然明白郡主的心事。她微笑着道:“为了郡主功德圆满,为了珍姐幸福安康,莫说一部《仁王经》,多抄几部都是应该的!”
当晚,林氏、刘珍、春红点亮六盏油灯,照得屋子亮堂如昼。
苏澜准备抄写《仁王经》。用的材料自然是最好的。
首先是纸。她用的是空间文体柜台的一种特种净皮宣纸,又叫特皮。
宣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是用安徽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所谓宣纸一张,书画千年,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美誉。
南唐时,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被誉为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其中,澄心堂纸为南唐后主李煜所推崇,是比黄金还贵的一种宣纸。澄心堂纸因为李煜而享誉千年,李煜也被称为命比纸薄的悲情帝王。
前世宣纸经过改良,质量上乘,而特皮是最好的宣纸之一。三尺,即69X100厘米,一刀一百张特皮,都是万元起价。前世,她最喜欢,最享受、也最眷恋和父亲一起练字作画的美好时光!
苏澜用切纸刀裁成23X25厘米规格,抄经最合适。一张特皮可以裁成十二张。
苏澜又挑选了金墨,就是黑墨中带有金色。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加了金粉,其实是金色丙烯之类的颜料。墨中加黄金根本无法写出墨金字。
字还没有开始写,特皮宣纸就让所有人眼睛一亮。宣纸大家见过,但是质量这么上乘的特皮大家还是第一次见到。
大家都是读书人,自然知道这纸非常名贵,急忙打听出自哪里,价格几何。尤其是刘希、刘奇和心仪郡主、杜平,都是爱不释手。苏澜自然说,这是从船上淘换来的,也答应下次碰到,一定给他们淘换一些。
话毕,苏澜高挽衣袖,绸带束膊,露出一对玉藕似的手臂。她又挑出几只上好的小楷狼毫笔。
只见她轻启朱唇,卷起香舌,拿狼毫首先在唇舌中掭了掭,润了润,名为未开笔墨先沾人之灵气,方能下笔如神。然后玉腕轻摇,浅蘸金墨,用馆阁体恭恭敬敬地抄起《仁王经》。
刘奇掌文,苏源铺纸,李珠吹墨,刘嘉奉茶。因为是现成的金墨,也不用磨墨了,轻轻吹干就好。
杜平、申辉很好奇,这小姑娘累了一天,怎么还有精力抄经?不过,看她的馆阁体字,都是爱不释手,交口称赞。尤其是这黑中泛金的秀美字体,配上质地上乘的特皮,又是慈和端严的《仁王经》,不用说,这绝对是值得珍藏的精品!
刘奇很奇怪,苏澜为什么突然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