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120、宗族一摊污糟事(4 / 5)

席他二月二日生日宴会呢!”

大家点头,啧啧感叹。

这时,苏澜忽然想起一件事情,道:“父亲,我苏怡姑姑怎么没有入股货栈呢?还有,在汉马那里就只买了根马鞭,也没买个地毯什么的?”

苏瑞尚顿了一下道:“你苏怡姑姑姑遇到难事了!”

苏澜道:“怎么回事?”

苏瑞尚长叹一口气道:“澜儿应该知道,你苏怡姑姑的大哥苏恒,也是我的大哥,如今是河北真定宗族的族长,今年快六十了,本应该颐养天年,可是前年春天先是旱灾,秋天又是蝗灾,粮食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再加上冬天一场大雪,压垮了宗祠和宗学,大哥就急火攻心,病了好些时日。你苏怡姑姑正好回乡看望,又加上两个儿子都留在了真定,所以只好把身上的钱都留给了大哥。你葛汉姑父在漠北老家已经被戎狄祸祸完了,也没有钱啊!”

林氏也道:“你姑姑跟我说了,海洋生意赚得多,可本钱也大,她就不参股了。”

原来,苏瑞尚的曾祖苏卫,当年落户河北真定,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就是苏瑞尚的祖父、第一代老侯爷苏征,次子就是苏毅。当年哥哥苏征离开真定征战四方,后落户京城封爵为侯,而苏毅就留在真定老家看护祠堂宗庙。如今,真定的族长就是苏毅的孙子苏恒,也就是苏怡的大哥。苏怡是母亲老蚌怀珠所得的幼女,所以一家人甚是宠爱她。苏怡也对家族贡献颇大。虽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是苏怡心疼哥哥凄苦,总是忍不住出手相帮。这次就是她出资修缮宗祠和宗学。

苏澜听了,气愤地道:“这些事情难道不应该是京城侯府管吗?让一个出嫁女出资修缮宗祠和宗学,这也太不像话了!”

她知道,当年第一代老侯爷苏征,出资给南阳第一故乡、真定第二故乡买了相同数量的宗田,修了宗祠和宗学。第二代老侯爷苏凡也在此基础上又增购了宗田,还修缮了宗祠和宗学。家乡人也感恩回报,南阳和真定每年都给京城侯府一些米粮土产。当时,两个老侯爷体恤家乡亲人,每年只象征性地收一石粮食一头肥猪一条鱼,别的一概不收。不仅如此,每年进京送东西的人都要拿回不知加了多少倍的粮食、布匹、药材、茶叶等物,还有银票。可是,待到第三任侯爷苏庭上任,两个家乡不仅几年没有收到京城的任何资助,反倒是每年给京城侯府的礼物成倍增加。即便遭灾也是照给不误。比如,前年旱灾、蝗灾加雪灾,苏恒就决定派人到京城分说详情,看能否得一点京城侯府的帮助,不料人还没有走呢,京城侯府的人倒是来了,结果,粮食、肥猪、鸡鸭,刮走了几十车。

苏瑞尚道:“你姑姑说,族长求情,能否少给一些东西,可是京城侯府的人却说,南阳和真定的田产都是他们侯府的,送点东西理所应该!可是,他也不想一想,当年,为了支持老侯爷,南阳和真定出了十来万的苏家军,这些人死的死,残的残,竟然多达六万多人!多少苏家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鳏寡孤独,不都是族里父老乡亲一力挑了重担吗?”

苏澜道:“我就是这个意思啊!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也不能麻面无情,一点人味都没有,岂不是畜生都不如?”

苏瑞尚道:“也不知道京城侯府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胃口!”

苏澜心里一动,道:“爹爹,我们给南阳和真定老家买点田地,怎么样?”

苏瑞尚听了,眼睛噙着泪花道:“澜儿有心了。你苏怡姑姑回来一说此事,我就有这个想法,不管多少,总是我的一份心意。可是,我的身份……宗族说了,只接受嫡子捐赠,不接受庶子捐赠。尤其京城侯府还指名道姓地说,若是南阳和真定跟我苏瑞尚发生一个铜板的银钱来往,他们就要收回宗田……”

苏澜气绝,恨恨地道:“宗族一摊污糟事!真是有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