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五味 第五十六(2 / 5)

肾色黑,适宜吃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辛味。

(三)《灵枢·五味 第五十六》主要探讨了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的禁忌以及不同食物对五脏的滋养等内容,其梗概如下:

1. 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文中提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明确阐述了五味进入人体后,会根据其特性分别进入相应的五脏,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为后续关于五味对五脏的影响及饮食调养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2. 五脏对五味的适宜与禁忌:

适宜方面:提到了不同颜色、不同病症的人适宜食用的食物。例如肝色青,宜食甘,像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等。这是根据五脏的特性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确定适合各脏的食物和味道,以达到滋养五脏的目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禁忌方面:提出了“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即当五脏已经患病时,应避免食用与之相克的味道,以免加重病情。这是依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得出的结论,例如肝属木,辛味属金,金克木,所以肝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味食物。

3. 五果的五味属性:指出“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明确了五种常见水果的五味属性,进一步丰富了五味理论在食物中的应用,也为人们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水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篇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观: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五味与五脏的关系紧密,五味的摄入会影响到五脏的功能,而五脏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对五味的接受和运化。这种整体观贯穿了全篇,是理解和应用五味理论的基础。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该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五味与五行相对应,并且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来确定五味的适宜与禁忌。例如,酸味属木,木克土,所以脾病患者不宜食用过多酸味食物。这种基于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的饮食调养和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依据。

3. 辨证论治:虽然文中提出了一些普遍的规律和原则,但也强调了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思想。不同的人由于体质、病症等因素的不同,对五味的需求和耐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饮食调养和疾病治疗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析,灵活运用五味理论,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预防为主:该篇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也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根据五脏的特性选择适宜的五味食物,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强调了预防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关于《灵枢·第 56 章 五味 第五十六》的七律诗:

《灵枢五味悟真玄》

灵枢玄妙蕴深篇,五味调和理自全。

脏腑相关循五行,气机流转化坤乾。

谷香百味通经脉,滋养身心道法绵。

探赜索隐明真谛,岐黄智慧永相传。

诠释:

诗的首联“灵枢玄妙蕴深篇,五味调和理自全”,指出《灵枢》中关于五味的篇章蕴含着深奥玄妙的道理,而五味的调和是自然之理的体现。

颔联“脏腑相关循五行,气机流转化坤乾”,描述了五脏六腑与五行相互关联,以及气机的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