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威兴(4 / 4)

且隋 玄武季 2414 字 4个月前

其家族所在之地,并且他当这吴兴郡太守,时间可一点不短。

从大业元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这家伙已经在吴兴郡太守任上干了近十三年。

十三年啊!

根本没有什么“三年一换地、五年一升官”的大隋官场规矩!

坐地虎!

为什么会如此呢?

因为平衡!

什么平衡?

朝堂势力的平衡!

大隋建国初期,朝堂中主要以关陇势力为主。

为了改变这一大独大的局面,文帝和广皇帝,大力扶持山东势力和江南势力。

而以沈法兴为代表的沈家,就是江南势力中的世家之一。

所以,像沈法兴这样的世家太守还很多。

如,兰陵萧氏,吴郡顾氏、陆氏、朱氏、张氏,会籍虞氏(虞世南)、魏氏、孔氏、谢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袁氏,等等。

在江南的好多郡县,大都是由世家的子弟,来担任所在郡县的一把手。

特别是在广皇帝党政之后,他当年在江南结识的好多江南豪门故友,都一个个走向了一把手的高位。

沈法兴,就是当年广皇帝当总管的时候,结识并得到重用的门阀代表之一。

自从广皇帝移驾江都行宫,更是频频召见这些早已担当太守、留守多年的旧友们,来江都说话、谈心、笼络。

通过升官许愿、述说旧往、恩威并施等手段,原本有些浮动的江南士族官员,很快就紧紧团结在了广皇帝周围。

坦率说,皇帝到了江南之后,有力的稳定了江南士族力量。

看似杜伏威这些人闹得凶,但比河南、山东一带的乱军,他们的力量、规模、战斗力都要差上不少。

所以,广皇帝对近在咫尺的杜伏威虽然关注,但并不怎么当回事。

他利用在江南将养身体的机会,将大部分精力,都分在笼络江南士人、宗教领袖的身上。

现在,江都行宫的朝堂之中,大量的江南士人,被引入进来担任各级官员。

有的,是原来各郡太守、通守提拔。

有的,则是通过民间征辟而募来的名士。

有的,就是那些门阀的嫡子嫡孙……

这一举措,将原本因为南移而分拆,让江都朝堂编制眼中不足的局面,得以大为改善。

与此同时,道教、佛教,得到了皇帝全方位的支持!

且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