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迫使他比什么时候都更靠近神秘玄学!
阿布曾经见过好多次,在皇宫中的一柱观中,广皇帝听智顗大师诵经安神、学王远知辟谷修性。
所以,阿布不仅认识智顗大师,还认识这茅山道士王远知。
王远知说是陶弘景的传人,其实是瞎扯。
按照阿布从搜影获得的资料,当年陶弘景死的时候,这家伙才 9 岁。
确切的说,他倒是的的确确的宗道臧矜的弟子。
而臧矜的学说与陶弘景的学说,是有点点那么很不同的东西。
臧矜的道学,重玄而孤,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坚定守护和证道者,但其声名远逊于陶弘景。
陶弘景的重玄道学,是典型的吸星大法。
儒释道三派之长,全为其所用。
概括一点,就是三教合一!
怎么说?
“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他的“玄通圆融”,与佛学的“中观说”、儒学的“中庸之道”,以及有佛、道合一倾向的玄学,均有大大的切合之处。
因此,陶弘景的这一学说,也是华夏三教合一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陶氏去世之时,道教内部对他佛道双修甚至儒释道三修的思想,难以理解而有所非议。
所以,其人成为道教江湖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并被道家其他学派所侧目孤立。
但是,三教合一,是华夏文化的发展潮流。
自文帝、广帝次第上台,极力追求的就是文化一统、回归正朔。
所以,大隋的宗教政策核心要义,就是万化归一、从与世俗,服务国家统治。
这一点,穿越过来的阿布,自然是赞赏无比的。
阿布与王远知之交识,当然不是因为他是个野路子的亲王。
而是这家伙,搬出的前世立体知识体系,以及其庞大的当世信息资源武器!
王志远是道家宗师,他自然就离不开他们那个丹道,更离不开他奉之为圭臬的陶派理论。
先说丹道。
王远知自己在炼丹,并且严格师法陶弘景的丹术。
可是陶弘景炼九转神丹七次而不逞,他王远知何德何能炼成九转玄丹、或者用汞雄黄等物炼制出“得铜可作金”的神奇?
失败,是必然的!
不说他根本不懂“物质变化生成新物质而原子不变”的规矩,更不懂化学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的客观表现形式之说!
单单是现在粟末地各个研究机构中,那些先进而抗造的物理、化学实验设备,就能让他王远知垂涎三尺、纳头就拜!
化学、物理实验,无论古今,是个特别讲究研究仪器设备的高深学问活动!
且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