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和航线主要受季风、天气等海况决定。
所以,随时掌握航船的方位,成了安全航行、保持正确航向、乃至到达目的地的最重要保障。
大中华古海船的地文导航术,主要采用的是陆标导航。
水手必须牢记航线上所有的标志物。
如岛屿、陆岸上的地标方位和地貌,并且要具有从各个方向、各种气候条件下快速准确的辨识出来的能力。
此外,用于确定航船方位的辅助手段,还包括海底地貌识别法。
例如,用绳尺测量水探、察看海水水色、观察特定区域水生物、感知海面水温、用涂蜡油或黄油的铅坠粘海底泥沙以核查海床土质,等等。
无数水手、舵师、海商,会将航线上的所有参照事物及参数,绘成秘图,写成密文,传承给子孙后代。
更有甚者,往往既无图、也无文,全部像陆地上古老说唱史、诗歌,都是用嘴巴和脑袋来进行传承。
他们,就是有生命的移动的导航设备、导航师。
在茫茫大海上,整条船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脑袋中!
秘图、秘文、密语这东西,实可谓不传之秘,千金难求。
一张航海图、一本海路经,往往受制作者的文化水平、个体利益等的影响,变得五花八门、晦涩难懂。
但不管怎样说,这些资料后来发展成为更路簿、针经和海图等宝贵资料。
在这上面,粟末地搜影团队,可是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还有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这一点上,真有点厚黑和野蛮,甚至有点无耻。
不过好处是,许多原本要湮灭在历史烟尘中的宝贵资料,总算得以流传下来!
再说说第三种导航术,天文定位导航。
天文定位导航,就是利用对天空中的星座、日、月测量来确定航船位置和航向的导航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利用天文学知识进行海上航行导航,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年代的人们,早已经对天相二十八宿、其他一些恒星,进行了精确的定量观测,并取得了引领全世界的成果。
人们在海上航行,即利用北极星、阳、月亮为海上基本导航星标。
到了秦汉时期,导航技术全面提高。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西汉海航的占星书册,已经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总计达一百三十六卷之多。
这可是华夏、乃至全世界最早最全面的天文导航科技成果,也是华夏古代航海人用血泪和汗水总结出来的天文经验和规律。
其内容,就是各条航线对应的星宿、日、月位置,并用具体方法判定其航线和位置。
搜影的汇总情报显示,现在已经有海商在利用某些技术和工具,通过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进行海上航行定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消息,既让阿布感到震惊,又让他分外高兴。
如果这一消息是真的,那么测量地球子午线、测量地球大小、测量地月高度……
天啦,这个时代,难道真的要跨越僧人一行的高度,全面起飞?
那么,是不是说,享誉前世航海史的牵星术,会不会提前被发明和创造出来?
牵星板?牵星图?星光导航?
……
现在,粟末地远洋海军需要重新补齐的短板,主要是对海洋潮汐、航路海图,以及船舶操纵的综合技术如操帆、操舵、测深、用锚等技术,需要持续补强和学习。
这个没办法,只能通过反复的通过远航勘测、亲手绘制、实地航行才能完成。
需要的,也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