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盘点(4 / 5)

且隋 玄武季 2956 字 4个月前

能用羁縻之策维护王国的统一性!

广皇帝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心里肯定也十万个乐意,让一个对大隋、对自己非常忠诚的小强型附庸,挡在大隋腹地和高句丽、东突厥之间。

这估计也正是这么多年来,杨氏两代帝王,都对粟末族大屋作家族予以特殊的厚爱,并高官得坐、赏赐不菲的根本原因!

让附庸之酋长,当大隋一郡之守,这也没谁了!

粟末地区的战略平静,给它提供了发展经济的难得时机。

阿布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让何虎坚持不懈地满世界搜罗文化科技人才。

大隋、突厥、高句丽、萨珊等世界之地,全都成了粟末地的人才库。

手段各异,就是个抢!

所以,不到三年,粟末地的科技文化,蜕变成了一个东西南北文化科技碰撞交融后的十足怪胎!

有用的,没用的;正经的,怪诞的;超前的,传统的……

而长期坚持的实用主义原则,又能让很多的文化科技发明,得以以最快的速度,转化成具体社会效益。

文化的,出书,做文章,刊行天下,馆藏书楼。

科技的,出产品,做生意,融入生活,便利世人。

这些效益,又能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反哺给文化和科技工作者,继续投入研究。

因此,粟末地众多的文理学院、科学学院、研发中心林立,但都能生存得很好。

受到文化科技的支撑,粟末地的工商业发展得异常迅速和繁荣。

就工业化而言,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作坊。

利用东北大地丰富的水力能源,驱动机械设备,规模化生产。

因此,有效降低了社会化生产成本,又加速和推动了通用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而工业化的产品,通过粟末地庞大的贸易网络,早已经远销周边各国。

通过财富值换,这些周边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又源源不断地流入粟末地的各郡各谷。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那些身怀绝技,离经叛道,或怀才不遇的能人、高人!

许多具有远见性、超前性、跨越性的研究和思想人才,被何虎的那些人员猎手中队的成员们,想尽办法,拐带入粟。

粟末地,有阿布存在,就绝不缺乏前瞻性眼光和判断!

他自己不会干,也不懂!

但问题是,他能依据前世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出这些技术和思想,有没有前途!

这,就太够了!

今年的粮食,算是彻底大丰收了。

不仅能满足现在粟末地七十多万人口的一年用度,还能有足够两年内的战略储备。

为了满足未来粟末全部属地百万人口增长的粮食需求,从前年开始,悄悄干基建大工程。

那就是分别在各郡,寻找干燥的山体石洞,进行大规模改扩建,筑造山洞粮库。

山洞粮库,具有储粮藏粮的天然优势。

因为它相对恒温低温,如果能处理好防潮、防鼠、防火、防塌,就能很好的保护粮食久存。

阿布前世有研究表明,优质的山洞粮库,能保存粮食十年不坏!

当然,选址和二次建造,非常重要。

为了建造更科学合理的山洞粮库,粟末地当时还成立了一个山洞粮库建造科研攻关小组。

地质,挖掘,气候,建筑,风水,冶炼,化工,物种……专家云集。

这样,相对科学的山洞粮库标准出台了。

有了地质、结构、防潮、温度、防火、防盗、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的系列规范。

经过两年多上万俘虏们的辛苦工作,分别在契郡、杨柳湖、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