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廉颇来了(2 / 3)

乡野小神医 贤亮 6107 字 2020-03-28

,不想将相失和,便处处示弱,躲着廉颇不见。后来知道了蔺相如的一番苦心,廉颇才去负荆请罪的。

不过张振东最不想见廉颇的缘故非是廉颇人格有缺陷,而是这厮,肯定对白起有怨恨。

在战赵惠文王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6年的时候,一代明侯赵惠文王驾崩,孝成王即位。

这个时候,秦国趁着赵国明候驾崩,局势不稳,就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而赵国就成了秦国首当其冲想要灭掉的小国。

赵孝成王四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

这个时候,赵国的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抵挡秦军于长平之外。

当时,秦军已几次打败了赵军,且已经南取野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东南的部分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

而廉颇率领的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乏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就见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

面对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而廉颇则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

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其实最担心、最害怕的是赵国用赵括替代廉颇出战。

而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的军职,用赵括为将。

虽然赵括的母亲力谏,指出只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依然我行我素、任用赵括为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

秦国见赵国使用了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降兵。

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靠楚、魏两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张振东想到长平之战的前半部分之时,就忽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赵孝成王不用赵括出征。

如果依然让廉颇固守长平。

那长平之战的结局,是不是有可能要倒过来写?

哪怕白起是战神,可那时候他也只是个凡夫俗子,廉颇固守不出,他能奈若何之?

至于那个时候的赵国,国力还相当不错,又有出楚魏两国在后面支撑,根本就不缺粮草。

还有的就是,那个时候的秦,四处征战,武力强盛,粮草却不是那么的充足。

所以,若赵孝成王不用赵括的话,廉颇或许真会在史书上给白起添一笔败仗,打破他战无不胜的神话也是有可能的。

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张振东只是知道,长平一战之后,廉颇肯定是痛恨白起的,也肯定会对白起不服气。

毕竟若不是秦用离间计,他的征战生涯,用得着从那时候开始走下坡路?赵

国用得着在长平之战的一年后,就被秦包围邯郸吗?

可以说,长平之战,就是赵国走向灭亡的关键之战。

而廉颇并不是个十分有谋略的人,他定会认为,赵国之亡,主要的罪魁祸首便是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