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沙盘上演示,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子们。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称是,时而相互讨论,学堂内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庞统讲完一段后,走到孙乾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年轻人,好好学习,将来必成大器!”孙乾感受到庞统的鼓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动力。
“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孙乾指着沙盘上的一个位置,疑惑地问道。
庞统俯下身子,仔细地听着孙乾的问题,然后耐心地为他解答。
夕阳西下,学堂内依旧灯火通明。
庞统的声音在学堂中回荡,他正讲解着诸葛亮在博望坡之战中的精彩战术。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投向门口……
庞统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学堂门口逐渐昏暗的光线。
学子们也纷纷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原本喧闹的学堂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窗棂的细微声响。
徐庶先生放下手中的《春秋》,起身走到庞统身边,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徐庶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学堂内:“诸位学子,今日所学,可否融会贯通?”
学子们纷纷点头回应,徐庶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为使诸位学子对兵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今日我将为诸位讲解,如何根据地形特点,排兵布阵,以奇取胜。”徐庶指着沙盘上用木屑堆砌而成的山川河流,语气铿锵有力。
他讲解之时,时而拿起木棍,在沙盘上指指点点,时而以手比划,模拟战场的形势变化,力求让学子们能够身临其境。
孙乾全神贯注地听着徐庶先生的讲解,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沙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的手中紧紧攥着羽毛笔,在竹简上飞速地记录着。
其他学子亦是如此,学堂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和徐庶先生清晰有力的讲解声。
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学堂内的每一个角落,给每一位学子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仿佛他们正在沐浴着知识的光辉,心中燃烧着求学的火焰。
从江东远道而来的学子们,他们原本因战败而充满阴霾的心,此刻也逐渐被荆州学堂浓厚的求学氛围所感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他们之中,有人为了逃脱战火,为了寻求庇护,也有人为了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为了将来能够报效家国。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荆州学堂,渴望能够在这里找到答案,找到未来的方向。
他们将希望寄托于这位传说中能够火烧宛城,以少胜多的诸葛先生,以及他所创立的荆州学堂。
他们渴望学习诸葛先生的智谋,能够像他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
他们热情高涨,仿佛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饥饿。
学堂内,弥漫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子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渴望自己能够早日成才,为蜀汉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忽然,庞统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徐庶也停止了讲解,若有所思的看向门口,似乎也发现了什么。
学堂门口,灰尘被脚步扬起,在夕阳的余晖中,如同金色的沙雾。
来人身着青衫,头戴纶巾,风尘仆仆,却掩不住一身儒雅之气。
他身后跟着几位同样装束的学子,一个个精神抖擞,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