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东南佛国(2 / 3)

国主李璟及太子李煜,对国家治理毫无益处。

一直到了汴梁之后,他才意识到觉悟的“觉悟”,他身为和尚,却不是为了拜佛,而是为了大唐天下、江南百姓。

从破坏赵匡胤“黄袍加身、和平演变”的计划来看,觉悟的功劳,仅次于药娘,没有他盘桓左右,为蔡振、穆坚、谭宗等人打掩护,计划断然不会实施的那么顺利。

只可惜,一直到逃离汴梁,陈乔都没有机会与觉悟做最后的告别,作为“搞乱汴梁”行动的总指挥,陈乔一直都很遗憾。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听说觉悟还活着的时候,陈乔为何如此激动了。

“陛下,此言非虚?不会是……有人冒名顶替吧!”

李煜摇摇头,从桌案上拿起一封信,交给陈乔,信纸上只有两句诗——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今夜玉轮满,泻辉何处无?

“陛下,这是……暗号吗?”

“非也,觉悟有个外号,诗僧,前两句是他所作,第二句,乃是朕帮他改的。这件事,只有我们二人知道。”

陈乔震惊,原来还有这样一段往事,怪不得陛下如此笃定,觉悟已经回来了。

事实上,觉悟因为这两句诗,差点掉了脑袋(详见“第七章 毫不怜悯”)。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陛下,觉悟大师人在何处?”

李煜叹口气,有些懊恼地说了两个字:“吴越。”

陈乔更震惊了,吴越与南唐,就跟郑州与开封差不多,没事儿跑钱俶地盘干什么!

猛然间,见李煜一脸懊悔的表情,他想明白了——

南唐刚刚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

这觉悟和尚,好不容易逃了回来,估计也一听说南唐到处抓和尚,吓得不敢回来了,想了许久,又不甘心,就给金陵府尹写了一封信,拜托交给李煜。

“陛下,是否要臣去接觉悟大师?”

李煜摇摇头,说道:“你需要去吴越走一趟,但不是接觉悟回来,而是让他安心在钱俶那里呆着,朕有一个计划,非觉悟不可……”

李煜口中的计划,一句概括,就是让觉悟扮演“小长老”的角色!

南唐好佛,举世皆知,然而吴越不遑多让,有“东南佛国”的美誉。

历史上,吴越国富庶泛化、政权稳定,国富民强、文化昌盛,佛教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吴越“三代五王”(钱镠、钱瓘、钱佐、钱倧、钱俶)带头信佛,整个统治阶级层面,对天下高僧礼遇有加。

通过海上贸易路线,专门到缅甸、印度等“请经”,广建佛塔、大型寺院,其中,佛塔数量号称“十万”,而寺院的数量,也令人咂舌!

《西湖游览志余》(明·田汝成)中记载,唐代时期,仅杭州范围的寺院为三百六十所,到了五代十国、钱氏建国,新增的寺院数量是四百八十所(不要联想“南朝四百八十寺”,没关系。)

《十国春秋》记载“显德二年五月,检杭州寺院,存者凡四百八十。”

一个杭州城,七八百所建筑都是给和尚住的!

至于吴越钱氏崇尚佛教的原因,与原主李煜纯粹爱好,甚至说“迷信”不同。

一是为了“神话自身”,如果追查吴越钱氏的历史,开创者钱镠的身世,简直就是神仙下凡,更是留下了“射潮”的神迹!又如钱瓘,《吴越备史》中记载,有个和尚名叫“自新”(这是劳改回来了),说他“与咸通皇帝(唐懿宗李漼)御容相似”。总之,依靠佛教编制的神话,来佐证“君权神授”。

二是为了笼络人心,扩大声誉,自古以来,佛教都是庞大的社会组织,利用宗教来管理社会,能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