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少年与蝉(2 / 2)

给村子上的其他小朋友吃嘛!”秦宋答,“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每次他们见到我们都哥哥姐姐的叫着,见到外婆也会称呼奶奶。”

“做1斤也是做,做15斤也是做,到时候我们去村里借个大锅,再架个柴火灶,这样一锅就能一次性炒出来。”

说着,秦宋顺带还在水产店买了足够制作15斤小龙虾的小龙虾调料。

它类似于火锅底料,但和火锅底料相比少了一些辣,多了一些其他东西的香料。

秦宋买了辣度最低的那种小龙虾调料,免得那些小学生被辣哭。

江晚晚想吃辣一点的,那自己到时可以选出两斤个头稍大一点的小龙虾,另起一个小灶炒制就行。

村附近有个小学,现在是暑假期间,所以村里经常会有一些小朋友在田野间跑来跑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县城里读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暑假期间也会待在村子里。

不过那些需要补课的除外。

像初三高三,现在早已开学上课了

他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带。

在城市的小区商品房里,有些人可能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一家到底有几口人,甚至连他们各自姓什么都不知道。

但在农村不一样。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农村邻里关系,其亲密度和稳定度都要比城市的邻里关系要高得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走几步一个二舅,跑几步一个三伯,这并不是玩笑话。

不过江外婆却是个例外。

江外婆,同样也是苏巧玲的老家,其实并不在这里。

江父的老家也不在这里。

江外婆之所以住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离陵园比较近,而且环境她也很喜欢。

在江父出事之后,她特地向上级要求,从市重点中学转到了桃源村的镇子上教书。

领导一开始当然是不同意的。

一个市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跑去穷乡僻壤教书算怎么回事?

虽然政策上面一直在说支持教师乡下支教,以弥补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但政策归政策,没有领导愿意自己手上的得力干将离开。

若是往上升那就罢了,总不能误人前途。

但江外婆的这个往村里调的要求,实在是让他有些琢磨不透。

直至江外婆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领导在沉默片刻后,同意了。

并且还动用关系,在正经渠道为江外婆弄了一块桃源村的宅基地,也就是现在房子的所在地。

对外表示,这是江外婆这位高级教师下乡支教的福利。

这值不了几个钱的福利,在其他高级教师的眼里不值一提,但在江外婆的眼里,却视若珍宝。

因为职业和经历的缘故,江外婆在村里的声望很高。

就连村支书和村长都对其尊敬有加。

虽然她并没有和村里的任何一个老人有血缘关系,但那些小朋友在见到她时,依旧会称呼她为奶奶。

重生后,青梅这颗白菜我拱定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