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构建于黑洞之上的时空虫洞(1 / 4)

~

“单体大质量星球造成的时空涟漪么?”

“有点意思。”

翻阅着手中的报告文档,徐川眼眸中带着感兴趣的神色。

时空涟漪是引力波的另外一种叫法,而引力波是由大质量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时空扭曲和振动所形成的波动现象。

根据广义相对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在运动时都会引起时空的弯曲和扭曲,这种扭曲和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即引力波。

通常来说,引力波的产生机制是时空扭曲,是由于加速度运动及其加速度的变化,且不能是完美球对称的运动(如扩张或收缩中的球体)或对称旋转(如旋转中的圆盘或球体)造成的。

比如两个天体互相绕行,如行星绕着恒星运动,会辐射引力波,亦或者是两个中子星或两个黑洞合并前的旋转运动,也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

尽管理论上来说只要具备质量的物理都能引起时空的弯曲,也意味着单体星体同样能产生引力波。

但实际上,在当前的宇宙中,由单体天体产生引力波的情况非常少见。

一般来说,单体天体要想产生时空涟漪,其最大的可能性有两种。

一种是大质量的恒星生命周期晚年所发生的超新星爆发,另一种则是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脉冲中子星。

前者非常容易理解,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强大能力以及伽马射线足以引起时空的波动。

而后者则相对要生涩更难理解不少。

众所周知,中子星是一颗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由核心的高密度剩余物质坍缩形成的。

而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中子星上的原子,其原子核外的电子都被压进原子核中,并且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由中子简并压支撑着物质的进一步坍缩。

所以一颗中子星的物质分布远比绝大部分人想象的要更加的均匀。

简单的来说,就是它比所有人都想象的要圆。

地球上存在的高山峡谷等凹凸不平的地貌在中子星上面完全不存在。

2021年的时候,南汉普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建模的方式,模拟了一颗真实的中子星,并且对它的作用力进行了计算。

通过这个模拟,他们得出了一颗中子星表面的直径误差不会超过1毫米。

一颗10公里直径的中子星,其直径误差不超过1毫米,这样的球体已经相当完美了,也意味着它的质量分布是非常均衡的。

而想要打破这种质量分布均衡,就需要另外的‘力’来干扰了。

比如超高速的旋转!

例如球状星团Terzan 5内部的中子星PSR·J17482446ad,因为其自转频率达到了惊人716赫兹,是人类已知自转最快脉冲中子星。

超高速的旋转使得这颗中子星的质量分布不再均衡,就像地球一样,受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影响,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只有这种质量分布不均匀的中子脉冲星,才能够在磁场方向与其自转轴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单体产生时空涟漪。

而对比中子星,黑洞的物质密度更大,引力也更大。

这意味着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的物质分布比中子星更加的均匀,其形态也更圆。

如果说在这个宇宙中还有什么天然物体是最圆的,那么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来说,那一定是黑洞。

过于圆形的黑洞,也意味着单体的情况下,它几乎不可能产生时空涟漪。

除非它能够像PSR·J17482446ad中子星一样,通过超高的旋转速度,利用离心力来影响质量分布。

但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