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到火星,即便是如今是近地点月份,双方之间的距离也高达数千万公里。
载人登火的难度,毫不夸张的说是载人登月的十倍百倍,甚至更高。
毕竟漫长到数个月之间的航天旅程,对于如何保障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安全与健康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尤其是长期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会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包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此外,太空辐射可能增加宇航员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为什么每一位航天员都是英雄,就是因为他们每一次上天,都是在以命相搏,在用生命为人类的航天发展做贡献。
......
沿着舷梯,徐川和常华祥两人一起走进了瀚海号航天飞机的内部。
在工程师对航天飞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最后的检测时,需要通过这次载人登火活动投放到火星上的各种仪器设备也在紧密有序的运送到货舱内部。
这些工作人员在固定好相关的设备后,还会有另外的安全工程师再对固定的卡扣与设备进行一轮缜密的检测,确保不会在航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毕竟航天飞机和民航客机的飞行模式可不同。
尤其是在突破地球引力进入外太空的时候,角度更是几乎垂直于地面。再加上各种飞行姿态的切换,如果运送的物资不固定好,脱落了会对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了一眼机舱中通过卡扣和安全带固定的物资,徐川的目光落到了其中的一台折叠起来的设备上。
这是星海研究院联合农科大那边共同开发的‘太空种植单元’,目前相关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他们在月球上已经大规模的应用了,实现了部分瓜果蔬菜的自给自足。
而这次携带一套设备过去,也是准备配合宇航员在月球上开展‘火星种植’业务。
毕竟相对比月球上饱含氦三并不是很适合种植的土壤来说,火星上的土壤从目前的勘探结果来看,是完全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只是缺少了营养而已。
而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坚持‘民以食为天’的国家,种地这种事,从来都是深刻在骨子里面的。
看着眼前的‘太空种植单元’,了解了一下相关的参数后,徐川忽然想起来了另一件事,看向常华祥院士询问道。
“对了,常老,月面生物圈工程那边的拉扯,还没结束吗?”
听到这个问题,常华祥院士也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还没,不过应该快了。”
徐川嗤笑了一下,没忍住嘲讽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年底就说快了来着的。现在都六月中下旬了,又是半年过去了,还是快了,那群人真就天天吃饭开会不干事呗。”
闻言,常华祥也叹了口气。
月面生物圈工程虽然不是他负责的,但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掌握了大规模地月物资转移的航天机构,下蜀航天基地这边也是全程参与了项目的。
从提出到现在,时间已经一年多了‘月面生物圈工程’的进展可谓是用龟爬来形容都不为过,参与这项工程的各国各组织现在还在拉拉扯扯的。
不过也没办法,这种涉及到国际利益分配,尤其是在他们还先一步将nasa宇航局踢出去了的局面下,要想办成这件事的难度真的太高了。
一方面本身的资源分配和项目责任规划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米国的挑拨离间。
毕竟他们可是前所未有的在一项国际合作的超级工程中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将米国踹出去了的。
尤其是在今年,NASA宇航局提出了‘月面天梯’计划后,为了从欧盟、沙俄等各国手中拉拢投资,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