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 143 章(3 / 6)

,而且人也走了不少,他打算缩减一下规模,便把十台梳绒机只留下两台自己慢慢干,把剩下的八台一口气转让给沈烈。

“我工厂里还有几个人,靠着这两台梳绒机,我慢慢熬着,总是能养活他们。至于这八台梳绒机,现梳绒行情不好,梳绒机也不好卖,当初你给我的价格便宜,我现依然给你便宜,直接照着当初你卖给我的打个五折给你就是了。”

沈烈道:“那倒是不至于,现虽然梳绒行情也不好,但梳绒机的市场那里,价格也那里,我们也不用谈别的,就当初的原价吧,我再收回来。”

老胡痛快地道:“行。”

其实即使是原价,沈烈也觉不错。

当初千块钱一台机器卖给社办工厂,他挣了两万块,挣到了做羊绒生的本钱,让他不至于信用社贷款压着,而一年多过去了,今天的市场和当时已经完全不同了,梳绒行业就算再不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梳绒机如果要卖,应该不止千块一台了。

说定了这个后,沈烈和老胡谈起来挂靠的事,其实现大家都是这挂靠,私营工厂或者企业挂靠人家集体所有的单位下面,戴一个红帽,这样避免麻烦。

挂靠的话,分多种情况,一般可能给一些钱,沈烈和老胡商量着,后每年给一千挂靠费。

老胡倒是有些不好思:“这个就算了,毕竟我们是老熟人了,你也帮了我们不少,如果不是你,我们工厂早已经倒了。”

沈烈:“我也是想着能长久,毕竟我是挂靠社办工厂。如果是老胡你这里,我就不客气了,但既然是挂靠工厂下面,那咱总是要有个章程。”

老胡想想也是,当下也就同了,一年一千,对沈烈不算什,但是对社办工厂来说,也够养活两个工人了,很有用的一笔钱。

既然说定了,老胡便找了公社里相关的人,也包括王记那里,大家自然都没见,这两年形势生了一些变化,大家都是这干的,早就见怪不怪了,当下花了两三天时间办公社里的手续流程,走完了后,带着沈烈去工商部门,帮着沈烈注册了一个公司,公司名字沈烈倒是早就想好了,就叫三合羊绒公司,三合羊绒公司直接挂靠油坊公社,登记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并登记沈烈为资金筹集人,其实这个所谓的资金筹集人就是股东的思。

这种登记,眼人一看就知道怎回事,后面也不有什争执,这一登记,个人的企业也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的,后做什都可方便了。

比如现,沈烈自己家两台梳绒机,另一台却放东郭村,而路奎军也是将梳绒机陆续安装亲戚朋友家,为什,就是怕超过一定的规模限制,你规模大了,超出了家庭小作坊的规模,那就算是企业了,可企业是私营的,就存一些麻烦了。

登记完后,沈烈算是有了红帽,只等着陵城的工厂盖好,就可放开手脚干了。

不过这个时候,几个梳绒女工却有些人心浮动了,有几个暗暗地找冬麦打听,想问问后到底打算怎着。

要知道,如今两台梳绒机用着的梳绒女工,大多是本村的年轻姑娘媳妇,大家这里干合适,但是如果梳绒机搬去陵城,只怕是这工作就要丢了,大家有些担心。

冬麦见此,就和大家谈了这件事。

梳绒机耗电量大,而且功率也大,村里安置梳绒机只能是一时的,后要想做大了,搬出去是早晚的,大家帮着梳绒,都干不错,当然也不说不要大家干了,到时候陵城的厂房修好了,想跟着去的完全可跟着去,到时候厂里有宿舍可免费给大家住。

大家一听,多少放心了,宿舍能免费住的话,吃饭可自己解决,村里去陵城上学的也不是没有,好几个呢,都是拿着网兜带着干粮,一口气带一星期的,们既然去挣钱的,想艰苦一些就自己带干粮,想吃好一点还可稍微买面的吃,都不是什大事。

媳妇们多少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