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军是最强的,直接从沉阳北上,也有三万人,带兵将领是黄得功,人数上跟西路军差不多,但南路军还带了最多的骑兵炮,一旦遇到清军守城,南路军要负责稳扎稳打攻坚破城。
最后的东路军实力跟北路军实力差不多,总兵力两万人,人数比北路军还略少,但因为武器装备上都是正牌的明军,实际战力应该比蒙古降军骑兵为主的北路军强些。
东路军的将领包括了吴三桂和李愉,吴三桂带了一万明军,李愉也带了一万名义上属于明军的朝鲜士兵,负责封堵松嫩平原往长白山区撤退的各项隘口。
之所以安排这一路,也是考虑到大明嫡系部队当中,缺乏对长白山区地理形势比较了解、深谙长白山区山地战的部队,只好借用一部分朝鲜的族人补强。
这四路,最弱也有两万人,豪格如果只靠自己的两万满兵去打,哪怕“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那也是没戏的。
他连明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都打不过,别说车轮战了。
说句难听的,如今豪格手头还剩下的两万满兵,绝对不能按奴儿哈赤黄台吉时候的战力比,甚至远不能跟多尔衮入关时期的满兵比。
现在剩的那两万人,是积年老兵死了又死、预备役重新拉上去凑数的,根本没法保证兵员质量,已经到了是个成年男人就得当兵的程度。其中百战老兵余生,不超过三分之一,
还有三分之一是年纪大了体力衰弱或者有伤残,最后三分之一则是刚刚成年或者原本领铁杆庄稼养尊处优没实际上战场杀过人。
而且,清军的武器装备还明显比明军骑兵差!
豪格只能指望把兵力规模再扩充一下,拉起五万人,去集中冲明军其中一路两万人,如果能冲破包围,那还能逃一条活命。
至于那些汉蒙兵会不会如同牧野之战奴隶倒戈一样临阵反杀,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
豪格希望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挑个机会各个击破明军,明军当然也知道这种风险性,所以四路大军斥候都撒得很远,很注重保持各军行进速度的步调一致,以免出现某支部队太早赶到战场、白白给敌人太多时间差。
毕竟,大明已经遭遇过几十年前萨尔浒大败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在协同步调方面的重视,已经拉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四路明军之间,几乎每天都会派出日行三百里的斥候互相通讯联络,确认各自的位置、已经侦查到的敌人位置,并且重新同步。
只恨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台,否则几支进攻途中相隔两百里以上的部队,也能瞬息通讯,知道友军的实时位置了——
历史上,西方战术从拿破仑时代的“内线优势”演化到毛奇时代的“外线优势”,所仰赖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突破,就是无线电和铁路,有了无线电外线作战的部队才能实时知道友军机动到哪儿了,有了铁路,才能确保知道位置后能最快调度赶过去。
这两项技术出现之前,内线确实是有一定优势的,外线一方无法彻底弥补,只能是靠频繁快马通讯减轻症状。
而天意似乎也在帮助大明,因为这一战的战场,也远比当年萨尔浒之战更平坦——萨尔浒之战,发生在相当于如今抚顺一带,那已经离开了沉阳周边的辽河平原,进入了长白山区边缘,所以部队交通不便。
而今日的松嫩之战,除了吉林县城算是处在地势相对险要的山区边缘,但吉林县以东的大片松原、扶余等地,那都是松嫩大平原。
东北的黑土地大平原,面积可是比华北平原还大。在这样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打大规模骑兵围歼战,机动性可比萨尔浒长白山容易多了。
豪格集结完部队,一开始原本试图从北边的科尔沁蒙古叛兵身上找突破口,但科尔沁骑兵斥候撒得很远,看到豪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