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着月嬷嬷这些年都未曾填补过家里,想着月嬷嬷在宫里不缺吃喝穿戴,必然是积攒了好大一笔银子,这才开动脑筋地想出了装病这个套路,将月嬷嬷辛苦积攒下的体己钱都掏了个精光。ii
这还仅仅是侄子、侄女们无意中透露出的消息。
其实月嬷嬷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她的父母兄弟知道这宫里适龄的宫女出宫要贿赂管事,而且需要一笔不小的银子,这才会安排这么个拳套,图的是月嬷嬷的银钱,目的则是将月嬷嬷留在宫里,免得月嬷嬷回来拖累娘家,还要他们这些兄弟养活着这个已过花信之年的老姑娘。
只可惜,这银子是骗出来了,但是月嬷嬷还是出宫了。
月嬷嬷的父母兄弟不知道月嬷嬷是一文钱都没塞给管事就出宫了,还以为月嬷嬷和家里藏私,明知道家里老母病重,还要预留出自个儿贿赂内务府管事的银钱,更觉得与这个离家二十年的女儿、姐姐、妹妹生分了。
这是个好诡异、也好悲催的误会。ii
如果月嬷嬷的家人对月嬷嬷足够关心,便不会怀疑月嬷嬷和家里人藏私,如果月嬷嬷的家人真心关心这个已经离家二十年的女儿,便是月嬷嬷真的未曾将所有银子都托人送出来,也不会对月嬷嬷如此冷言冷语……
月嬷嬷就这样别别扭扭地在家里住了二十天,然后就找个差事离开了这个娘家。
她再也没有回去,因为她的心都已经被彻底伤透了,但是她那些娘家人知道她找到了个大户人家做管事嬷嬷,便又一次找到了她的头上,无为其他,只为了月嬷嬷那份每月十两银子的月钱。
这人不可能在一个坎上被绊倒两次,这次月嬷嬷没有再给娘家银子。
而月嬷嬷的娘家兄弟就更加记恨月嬷嬷的抠门了,本着自个儿得不着就玩命搅和的原则,竟然让自家的孩子和婆娘都换上从街上淘换回来的破衣裳,一个个蓬头垢面、披头散发如同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似的找到了月嬷嬷当差的大户人家府门口卖可怜,哭着、求着、缠着所有出入府门的人,也不管是这户的主家,还是登门做客的,愣是逼着这大户人家将月嬷嬷赶出了府里。ii
月嬷嬷再次沦落街头,虽然手里有些银子,但是名声却坏了,再想在京里讨生活,却是千难万难,接连碰壁了一个月,将京里这些能出得起银子雇管事嬷嬷的人家都走遍了,愣是一个差事都没找到,最后不得不一路往北边走去,一直到快要饿死在路边时,这才碰到了去盛京办差的四爷,被四爷带回了府里。
从此以后,月嬷嬷改名换姓,再没有离开过四爷府半步。
只是接连的数次打击,还是让月嬷嬷这个本来还算善良的普通人,毫无意外的黑化了,后来四爷经营起粘杆处,一直负责掌管前院花木的管事嬷嬷月嬷嬷就自告奋勇地来到了粘杆处当差,凭着她在慎刑司那么些年的耳濡目染和自学成才,愣是走出了一条阴狠无比的路。
今个儿是所有出嫁女子回门的日子,她不禁又想起了自家那些不是人的亲人,这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苦涩滋味,她不懂她也是父母曾捧在手心里疼爱过的孩子,怎么就被娘家嫌弃到如此地步,越是想不通,这心里就越是委屈,也就越恨,被心里的委屈和怨恨折磨得快要疯魔了的月嬷嬷就来到了粘杆处地牢这个她最熟悉的地方,找到了同样倒霉的秀儿发泄心里的负面情绪。ii
而就在月嬷嬷将秀儿带到地牢刑房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来到了那间关着秀儿的牢房外,他手里捏着一截细铁丝,也不知道怎么就弄开了牢门口挂着的大锁,蹑手蹑脚地钻进了牢房里,如同有人指引般地走到墙角堆着的稻草旁,动作利落地摸出了那枚假死药,将一枚大小味道都相差不多的药丸子塞回到了原地,又将被掀开的稻草都盖回到了远处,清理掉自个儿在这间牢房里留下的所有痕迹,这才重新将牢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