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火铳火炮出现这种滑膛的现象。他们第一时间不是想怎么解决,而是拿起一边的掌心雷往下面砸。
居高临下,相距不远。一个个只要保证能扔到对面的甲板上,就没有问题,甚至还能引爆对面船上的火药。
一瞬间,能将对面的甲板给清洗一遍。然后用火箭点燃船帆已经船上一些其他东西,比如火药什么的。接下来就可以去追其他船只了。因为这一艘船即便没有战斗力了。
毕竟,海盗的船只虽然有船舱的,但在开战之时,大部分战斗人员都是在甲板上,还有大量火器也在甲板之上的。一旦甲板上的人死得七七八八的,战斗力就等于无了。
而且海盗决计没有战斗到底的精神,躲过死亡的海盗,他们决计不会再来找打,而是想办法逃离战场,而在船只受损,船帆被烧掉,人员短缺的情况下,这些海盗很难,有什么办法控制船只加速逃离,等仗打完之后,再收拾战场不迟。
绝大多数船只是跑不掉的,即便有少数幸运儿逃了,也无所谓。毕竟要兜着大头
。
所以,明军这个回马枪,杀了大部分倭寇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追得最急的这一批倭寇挡了枪,后面的倭寇立即开始准备撤。
只是,这个时候撤也是不大好撤的。
刚刚俞大猷将船往上游撤的时候,并没有调头,虽然是为了营造狼狈撤退的情况。毕竟船只与车辆不一样,一艘船在河流之中调头是很麻烦的。是有一个调头半径的。在面临突然袭击的时候,调头不及,才是正常的。
当然了,俞大猷也是为了此刻。帆船的船头与船尾还是有区别的。船头比较高,可以破风破浪,让船只速度更快,而船尾却有一些平。此刻,官军冲了下来,倭寇的船只,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也调头不及。
一来,是刚刚的原因,调头需要空间太大。来不及。
二来,也是倭寇的船队也乱了,彼此之间,根本不给对方留空间,怎么调头?
长江口,此刻江海无二,自然是有的是空间,奈何彼此之间不配合,再大的空间,也不可能让他们调头。
调头不及的倭寇,也不调头了,与俞大猷刚刚一样,调转帆面想要顺着水流冲出去。
而此刻,就看出大船胜小船的地方了。
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小船要比大船快,其实小船仅仅比大船反应过快,转弯半径小。而真正航速上却比不过大船,帆船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水流的方向,二是船帆。
而今他们在长江之中,滚滚长江水东流。双方是一样的。而船帆却不一样,海盗的多是双桅三桅船,而沙船是五桅船,在同样的风力之下,沙船所能承受的风力,要远远大于小船。单单从帆面上计算,要是小船的两倍三倍甚至更多。
虽然大船比小船重,但是也足以抵消。
于是,倭寇撤退官军追击的时候,官军的大船从后面一点一点的追上来,将落在后面的倭寇船只,一一给敲掉了。一路上追击,打得倭寇狼狈不堪。
一连追了几十里,两岸远远被抛到后面,连长江口的沙洲也很少了。此刻已经冲出长江了。最明显的特征,所有船只的速度就变慢了。原因无他,乃是长江水流的冲击力慢慢被大海化解了。
此刻已经是在东海之中,长江水在进入大海之中,还保持着向东流的流向,只是越深入大海,这种流向就越发无法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