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冬对这速度还是很满意的,听说有的录音棚要拖上一个星期。拿出钱包点了16张百元四海币,放到了录音师面前。
“周哥,1600,你点一下。”
录音师忙伸手把钱又推回了王立冬这边:
“小石,我和肥四是铁磁,第一次来,哪能收你的钱。以后要是再录歌的话,记得到哥哥这边就成。”
肥四看了眼老周,心里暗骂一声,不要脸。每次遇到会写歌的,这厮就会惺惺作态。
不就是想搭上关系,然后有机会买几首好歌。
随即拿起台面上的1600,塞回了王立冬的手里:
“小勐,老周既然这么说了,那就别跟他客气。他这是看上你写的歌了。”
老周虽然被揭了老底,却依旧笑嘻嘻的:
“胖子,还是你最了解我。小石,既然胖子挑明了,我也不矫情了。
要是将来,你这边有多余的歌,给个机会,价钱方面好商量。”
人家都这么说了,所求的不过是几首歌,王立冬也就没矫情,把手里的一沓钱重新放回钱夹。
“老周,你以前也是歌手?发表过什么作品?”
见老周有些尴尬,一旁的肥四帮着介绍道:
“老周是科班出身,不过学的是电子音乐制作这一块。这两年,可能脑袋被摔过,老想成为一名歌手...”
老周趁机跑到靠墙的架子前,抽出一张CD,然后递给了王立冬:
“小石,这是我翻唱别人的,有空的时候,听一下。”
“好。那我先走了,明天这时候再过来。”
...........................
滇省和顺镇
邮递员骑着电瓶车,来到了一家杂货店门口,停好车,从挎包里,拿出一份滇省日报。
“青叔,报纸。”
“来了。”
话音刚落,杂货店内跑出一五六十岁的老头,接过了报纸。
邮递员正待加油门,无意间瞟到一人,重新用脚撑住电瓶车。
“石婶,来拿汇款单。”
正在杂货店买盐的石母刚开始没注意,邮递员叫了两声后,才知道叫的是她,忙走到杂货店门口。
“石婶,这张单子你拿好,来取钱的时候,记得让石叔带上身份证。”
接着又拿出一本本子,指着空白处道:
“石婶,签个名。”
看到汇款金额5000元时,石母被吓了一大跳,她和老伴两人种一年地,除去吃喝嚼用,最多的一年也就存了三千多块。
“石婶,石婶,签字啊。”
石母忙按着邮递员的指点,在空白的地方签上了名。
“石婶,取钱的地方就在我们邮局,别记差了。”
说完,一加油门,电瓶车就窜了老远。
这时杂货店老板,凑到石母身边,看到汇款单上的金额,眼热道:
“大妹子,小勐寄回来的?5000元,还是大学生赚的多啊,我这间杂货铺...”
石母没管老板唠叨,看了眼四周,盐都不买了,把汇款取款单塞进口袋,就小跑着回了家。
“他爹,他爹。”
正在院里噼柴的石父,看着慌慌张张跑进院的老伴,提着斧头迎上前道:
“出什么事了?”
石母从口袋里掏出汇款单:
“小勐寄了5000块回来。”
石父松了口气,先把手里的斧头放回架子上,然后拿过汇款单,仔细看完,不由皱起了眉头:
“5000元,小勐不会干了啥坏事儿了吧。”
他可知道儿子在京城过得有多不容易,除去生活开支,每月省下的钱,还得攒着付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