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的拍摄难度,到底在哪里呢?
简单来说,单人单线,多人多线。
在“突袭”里,陆潜拍摄孤胆英雄,单线叙事,所有镜头部围绕阿泰展开,哪怕视角短暂切换到敌人位置也始终以阿泰为圆心,自然而然,所有镜头画面的布局也就简单许多,因为圆心是始终不变的。
在“死侍”里,他们需要拍摄多线叙事,也就是说,死侍、钢力士、音波弹头,三个人同时都在战斗,而不是什么“死侍打完钢力士上、钢力士打完音波弹头上”的车轮战,战场的“爆点”是部同时发生的。
也就是说,决战场面,死侍、钢力士、音波弹头,三个人,三条线,彼此独立,但偶尔又交织在一起,最后构成整个战场的景。
那么,应该如何呈现呢?
此前就提到过,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的场面调度平庸而死板,毫无新意,缺乏想象,其中群战就是最明显的一个问题。
三个人,三条线,同时发生,那么,剪辑应该如何组合、调度应该如何配合、场面应该如何构图,那些流水线作品然没有深入考量,动作戏和动作戏之间没有任何火花碰撞,调度更是死板得毫无生机。
这也使得高潮精彩不起来。
很多时候,这些流水线电影的高潮打斗戏份,往往看起来就是:甲先打、甲打完再乙打,乙打完再丙打。
观众内心都清楚地知道,甲乙丙的战斗是同时发生的,部在同一个战场,但问题就在于,一个是构图、一个是调度,镜头的呈现完没有想象力、没有空间感、没有时间性,无法将这种联动激活。
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车轮战”的观感效果,哪怕剪辑眼花缭乱,也无法掩盖整个场景的苍白无力。
“电影感的魅力”,在这里也就暗淡无光。
其实,在陆潜看来,商业电影的高潮场面,恰恰是呈现电影感魅力的最佳平台,光影交织、画面构图所碰撞出来的火花足以令人热血沸腾,电脑特效与实际拍摄杂糅在一起的化学反应更是宛若魔法。
爆米花电影,如果高潮不精彩的话,那么应该看什么呢?
总不能只看你情我浓的狗粮和幽默段子的脑补吧?
一般来说,流水线工业电影的拍摄方式,三个人的打斗路线部分开,拍摄自然也分开,彼此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然后,通过后期剪辑来完成拼接,制造出一种三个人的战斗同时发生的错觉,但镜头里往往看不到另外两个战场。
这也是流水线作业的通病,因为这样更加快捷也更加便利,不仅能够确保拍摄效率,将整个场面控制在小范围,然后套用模版,三下五除二就能够完成拍摄;同时还能够顺带控制成本,避免浪费。
但是,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调度、衔接、构成都太过死板也太过僵硬,为了避免穿帮,他们甚至要尽可能避免拍摄一条线的时候,将另外两条线纳入镜头范围里,确保每条线的拍摄都能够真正独立出来。
这也意味着,没有空间感,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生命力。
问题就在这里,三个人又不是分散在撒哈拉沙漠的不同角落里,怎么可能看不到另外两个人的战斗状况呢?
对此,陆潜表示拒绝。
陆潜想要拍摄孤胆英雄单刀赴会,但雄狮影业不让,他们需要加入变异人战队宇宙,于是大决战就演变成为混战。
那么,陆潜就给雄狮影业一个多线交织的面混战。
陆潜的想法,不仅大胆,而且疯狂——
毕竟,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不是陆潜了,不是吗?
这场戏,怎么拍?
在拍摄之前,陆潜就和整个洪家班深入探讨多次会议:
死侍、钢力士和音波弹头三位人物,如何深入敌营,敌营又是如何分散开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