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北舰队,海路抄袭(1 / 2)

吉林船厂位于松花江畔一个叫阿什哈达的地方,而摩崖文字碑,便在此地松花江北岸山上,记述了明朝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军至此造船运粮和两修龙王庙之事。

“甲辰丁卯丑。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大明永乐拾玖年,岁次辛丑正月吉。”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洪熙元年领军至此,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毛文龙望着摩崖石刻,微眯起眼睛轻轻颌首。

刘清本是名不经传的人物,可有过此三次进军经营奴儿干都司,却为史册所载。

转身离开崖下,毛文龙在张盘等将领的陪同下,登上山去,看了看龙王庙,便在山顶举起望远镜,眺望江中排列整齐的战船。

“现已造出二十艘巨船,比亦失哈远征奴儿干都司时只差了五艘。”毛文龙放下望远镜,对张盘赞赏地说道“吉林府的地方情况,本帅沿途所见,也是相当不错。”

张盘躬身道“沿松花江北行,以春天季风最为适合。如果今年能够丰收,待到明年春天远征,巨船将超三十,军粮也能解决大半。”

毛文龙笑着点头,轻轻拍了拍张盘的手臂,向南拱了拱手,说道“万岁又有新的计划,吉林府恐怕还要再整固一年。嗯,下山吧,咱们边走边说。”

张盘陪在毛文龙身旁,步行下山,找了个空当,开口问道“有两万六千新兵驻守吉林府,北上攻掠的兵力应是足够。如果担心物资供给,也要秋收后才能确定吧?”

毛文龙笑了笑,说道“现在确定还早,可也不妨分析判断一下。”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象是考较般地看着张盘说道“东北舰队即将建立,隶属于辽东军区,驻锚地定在旅顺。”

东北舰队?而不是辽东舰队。

张盘垂下眼帘思索起来,名字上的差别,显然不是随随便便,应该有着什么深意。

毛文龙又略微提示了一下,说道“朝廷还向朝鲜借了釜山港,东北舰队可在此港停靠补给。”

张盘的眼睛一亮,终于琢磨出了些头道,试探着说道“朝廷要从海路直入奴儿干都司故地,图们江,黑龙江,应该是这两处入海口。”

毛文龙微笑颌首,说道“正是如此,虽然只是设想,但实现起来,也并不算困难。”

东北地区要出海,一是黑龙江入海口,二是图们江入海口的珲春。而从黑龙江入海口溯流而上,还可进入松花江。

不管是江上封锁,切断建奴北窜的退路,还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东北,黑龙江、松花江的水运,以及沿江入海后的海运,也都是相当重要的。

“吉林府整固一年,是想等东北舰队准备好,南北夹击建奴?”

张盘认为陆军北上的困难便是物资粮草的运输供应,今年丰收便可解决,而舰队的准备工作,应该是没那么快完成,才要再拖上一年。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北进延后一年,也有别的原因。朝廷要在西南用兵,如果一切顺利,北进或可正常进行。”

如果对缅甸的讨伐很顺利,付出的代价不大,可收获颇丰的话,北进就不会受到影响。

面对大灾害,朝廷对于北进灭奴的热情似乎消减了。当然不是完全停止,却有放缓节奏的迹象。

张盘思索着,也理解做出这样决定的原因。赈灾的投入不小,北进南下这两大战略方向,就要看哪个投入的较少,得到的较多了。

如果辽东能独力解决粮草物资,或者能解决大半,也就有了继续行动的底气,朝廷财政想必也能够给予支持。

只不过,东北的自然条件肯定不能跟南方相比。听说,那边都是一年两三熟,光是粮食的收获,南方一年就顶东北两三年。

“稳步推进,也不是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