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苟副帅。”
历史上的刘兴祚归明后,时值袁可立离去,在辽西辽东都不受重视。
有鉴于此,朱由校特意交代了袁可立,给他立功的机会,彰显皇帝识人之明。
所以,袁可立才调来刘兴祚所率的飞骑胜字营,也特意在熊廷弼和毛文龙跟前进行介绍,显出他的重视。
要让刘兴祚沙场建功,就不能留在身边,只作为护卫亲兵队使用。所以,无论是熊廷弼,还是毛文龙,总要归其中一位统领。
把皇帝这尊大神搬出来,抬举刘兴祚一下,使熊、毛二人不轻视、鄙夷,给他用武之地。
寒喧已毕,众人重新落座,亲兵奉上茶水,才开始随意攀谈。
这样说话比较随和,尽可以说出自己心中的战略设想,免得在正式军议时不好转圜。
尽管平辽的总体方略基本确定,四面围攻,使建奴顾此失彼,难以集中力量应付。
但在具体的作战上,还是没有最后确定。就目前而言,是先从辽南发动,一路攻击辽沈;还是集力于建州,端掉建奴的老巢,所谓的龙兴之地。
“熊经略,海州卫的布置已经完毕,随时可以发动进攻吧?”袁可立转向熊廷弼,开口问道。
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汉军龟缩城中,建奴两红旗在城外游动,但已经无法阻止我军攻城。本官在等兵力和物资更加充裕,就可以四面包围,使城中之敌无一可逃。”
“建奴再度增兵呢?”袁可立沉吟了一下,说道“本官觉得汉蒙联军可先发动,由科尔沁杀入安乐州和辽海卫,袭扰开原和铁岭,牵制建奴。”
见袁大人的目光投过来,毛文龙赶忙说道“我东江镇亦可展开行动,牵制建奴,以助熊大人突破海州卫,直下辽沈。”
袁大人的目光含笑,又有征询的意思,熊廷弼的目光也在注视,毛文龙沉吟了一下,知道要做补充说明。
向西面拱了拱手,毛文龙开口说道“万岁对于平辽极为关注,以举国之力支撑此次大战。朝野瞩目之下,某认为非光复辽沈,不足以振奋民心士气,不足以称为大捷。”
分析得没毛病,结论正确。尽管有些讶异,但袁可立还是露出赞赏之色。
平辽灭奴,当然是最佳的结果,可战场上的事情不好预料,未必会如此顺利。
如果能光复辽阳、沈阳,就算平辽未竞全功,也足以向皇帝交代,给大明打一针强心剂了。
其实,毛文龙的思想也称不上转变,而是从实际出发,从大局考虑。
辽西、辽南基本上连成一片,兵力最强;皇帝又派出了京营飞骑,暂时分派在辽西和辽南,意思已经是相当明显。
如果自己再坚持要求增兵,以攻打建州为主要目标,然后聚歼建奴于辽沈,恐怕就有违于万岁的意旨。
所以,毛文龙先说出主动配合,就比袁可立提出要求,更加好看。同时,这也是一种捐弃前嫌的表示。万岁知道了,也定是欣慰。
当然,要说毛文龙没有私心,那也是不对的。他考虑过以后的事情,觉得现在不争功,对将来大有禆益。
政治考量,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也是有所依据,不是胡猜乱想。
袁可立、孙承宗两位帝师,十有八九是要入阁的;兵部尚书的位置,应该是没有人在资历上超过熊廷弼。
这样一来,辽东以后他就是头子。以为平辽就万事大吉,马放南山了?毛文龙可不这么想。
那个什么湄公省,毛文龙压根没听过,只知道是在海外。皇帝派人跑那儿占地,还能把大明固有的奴儿干都司给忘了?
不出预料的话,皇帝要走上成祖的扩张之路,这是毛文龙的分析和判断。
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辽东光军队就已经十几万了,多数都是要就地安置的,这从给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