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看到的人间惨剧,简直是不寒而栗。
现在好了。
建奴已经被打的龟缩了起来。
再也无力进攻大明了。
这是一个好朝代,文臣清廉,武将勇猛,百姓安居乐业。
史书上的盛世,晁刚没有见过。
只是从文字当中寻找一二,似乎也没有现在的大明好啊。
不是他自夸。
单单就是吏治这一块,有多少朝代能够比得上现在?
就是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年间。
每一天都有因为贪赃枉法,被剥皮填草的官员,可那又如何?
该贪赃枉法的,依然在贪赃枉法。
那些官员们,仿佛在和皇上斗智斗勇,所用出来的手段,简直是匪夷所思。
“老夫服了,我儒生确实误国不浅。”
在街角上,一位老儒生,给周围的人念着昨天的报纸。
然而只念了一半,心中就已经佩服不已。
他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战斗,才会让建奴们乖巧的,比自家养的小狗都要乖巧。
排着队。
自己绑着自己,而且那些绑着他们自己的绳子,还是他们自己搓出来的。
“尽管不想承认,现在确实天下清明,都说黄河清,圣人出,照我看,黄河清不清,和出不出圣人,没一个铜元的关系。”
说话的是另外一名中年儒生。
崇祯断了他们的八股科举之路,若是以往的话,绝对不会来给人读报纸上的消息。
在他们看来,那就是有辱斯文。
写文章的笔法,一点都不简练,啰里啰嗦的一大堆废话,让他们写得话,绝对只需要几句,就能够说的很清楚了。
更让他们难受的是,其中还要用标点符号。
让他们断字的这种专业知识,都到了无用武之地了。
可这一次不同。
大街小巷当中,都在议论着辽东的大捷,不看上一眼,总觉得对不起自己读过书,懂识字。
“文臣的归文臣,武将的归武将,我记得皇上是这么说的吧?现在看来,皇上的办法,也没有错。”
在这种时候,可没有人真的会对文武两分,有什么极端的看法。
大胜仗了,不但是武将的战功。
在后方,搞后勤的文臣,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皇上这么说过吗?我怎么记得说的是,学术的归学术,治国的归治国?”
另有人诧异的问道。
晁刚一笑而过。
如今也没有人,真的拿武将功高震主来说事了。
巧妙的军队结构。
让任何一位领兵打仗的将军,都没有办法拥兵自重。
谁若是真的这么做了的话。
首先,参谋和军法官这一关,都过不去,更不要说,兵源和粮饷了。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