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千古兴亡多少事(八)(3 / 4)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4634 字 2022-08-01

诸子百家,根本就是提鞋都不配。

“你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可你们儒家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是像农家改良了种子和耕种方式让百姓丰产,还是如同墨家做出了机械,让百姓耕种,劳作更加方便?”

崇祯得承认,独尊儒术,还真的不能全部都怪儒家。

今天他召集自己的臣子们,也是想要好好的说说,这个国家,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繁荣,又是因为什么而败落。

虽然他知道最后的结果,也没有人能够说出什么。

可能够因为学术的问题好好的讨论一下,也是一种另类的沟通。

“儒家提倡了道德,更提出了忠孝礼仪,还有外王内圣,最后结合法家,提出了儒皮法骨。”

总算是说到了他的专长。

孔胤植心中得意,只要按照他自己的思路走下去,那么他就可以脱劫了。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只要能够过了当前的一关,儒家还有重新崛起的希望,到时候满朝儒生。

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只要笔杆子一挥,今日的难堪,就会被粉饰成君前奏对,那又是一个可以流传千古的美名。

“道德?那么你做到了吗?你要是有道德的话,还会贪赃枉法吗?”

崇祯很好奇,孔胤植又是要如何才能达成双标的条件,来解释他犯法的事情。

“还有外王内圣,儒皮法骨,王就是王,圣就是圣,

儒就是儒,法就是法,怎们能够混为一谈呢?难道只有这样浑水摸鱼的时候,儒家才能活的滋润一些?”

李长庚一阵无语

皇上又对词语做出了新的解释,以后他都不敢直视外王内圣,儒皮法骨着两句话了。

分开来说,一下子就没有了那种,可以翻来覆去的念叨的情绪。

也就失去了一种很奇怪的光环。

仿佛做皇帝,要么霸道,要么宽厚,完全不需要人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

而且那个儒皮法骨,披上了儒皮的法,那还是法吗?

李长庚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多看看书了,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一袋一句话超开来解释,就能够真正的看透其中的核心。

为何要给法披上一层儒皮?

还不是为了让某些人能够绕个圈,把自己个解脱出去。

那就是给底下的人设置了一个可以随时套上去的绳索,需要的时候用力一拉,就掌控在手中。

不需要的时候,那就照章办事,显得光明正大。

事实上也就是在看人下菜,只不过是说的更加隐晦一些罢了。

哪怕是洪承畴,也是一阵头皮发麻。

儒家就这么点东西,被皇上拆来来看,还会有什么?

除了耍嘴皮子,拉着皇上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之外,就做一个所有人心目中的圣人,然后给底下的那些人背锅。

实在不行了就换一个。

心中暗中惊讶:难怪皇上换了两朝的大臣,原来是所有的东西,人家都看明白了。

此时也更加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他隐瞒了熊汝霖的小动作到底是犯了那种错误,早知道如此,还不如说明的好。

这一逃,反而逃出了事情出来。

随即看了低着头研究着面前的哪一些文件的高桂英一眼,宫里的两位皇后和妃子,皇上看得很紧。

他没有办法张上门说情,可外面流落了一个高桂英,也不是不可以试试。

万一成功了,下一次自己坚决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崇祯的政事顾问范景文和朱继祚也是内心一惊,他们本来是没有上朝的资格的,可崇祯的手下,大猫小猫两三只。

还有一些在外面觅食回不来,既然是要开会,也就打算把朝堂添满,免得看起来空荡荡的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