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零三章 探花(2 / 5)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314 字 2023-02-03

入了一个奇怪的宴席之中,一位披甲神将居于主位。神将自称「英显王」,是此庙之主,此番酒席是天帝命令他作出今年状元的诗赋,于是邀请众多仙神赴宴共商。

两人见众多仙神并未发现自己,于是便偷听他们所议之题。一位山神开口说:「以铸鼎象物为题」,其余仙神纷纷赞同,你一句我一句就洋洋洒洒完成了一篇文章,两人心中大骇,心中明白这是天机,当即全心全意记住梦境之中的这篇文章。

等到两人醒来后,发现庙宇中依然空空荡荡,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虚假,但是两人交流后得知都做了一个梦,而且两人梦中文章一字不差,心中大喜的二人就按着记忆誊写完文章继续赶考去了。

等到省试开考后,二人一看题目,果然是《铸鼎象物赋》,可奇怪的是坐在考场上时,无论两人如何回想,竟都想不起那篇被他们誊写完后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文章中的任何一个字。两人失魂落魄的出了考场后知晓对方和自己一样,只能感概一声这是天意。之后他们无意中看到当年状元徐奭所写的那篇《铸鼎象物赋》,与自己梦中所见分毫不差,两人嗟叹不已,从此不复科举。

从这个带有志怪色彩的故事里不难看出,宋朝举子对科举的狂热已经有点近乎魔怔了,他们对自己梦中所见所感皆深信不疑,这种看起来很愚蠢的举动恰恰表明了他们心中对考取功名的执念之深。

除了对梦境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的笃信之外,宋朝举子也相当钟爱那些能「帮助」他们考中.功名的寺庙。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北宋东京的二相庙,民间传说去此庙祭祀上香,就能得到孔子门生子游、子夏传下妙笔文章,金榜题名。与之类似的还有仰山庙、梨岳庙,各地庙宇所有传闻不同,但相同点都是只要诚心祭拜就能得到仙人相助,蟾宫折桂,因此这类庙宇在宋朝香火旺盛,常年有宋朝学子前去祭拜,只求能在科举中有所收获。

无论是笃信梦境也好,迷信庙宇也罢,其实都是宋朝学子出于对科举的狂热而行的荒唐之事,在他们看来,科举考试想在全国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光凭自己的才学不够,还需要上天的帮助,毕竟能考取功名者都是「文曲星下凡」,他们对怪力乱神之事的盲目崇拜,正是他们对科举无限向往和渴望的表现。但是看了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后,让人不禁产生一个疑惑,科举的魅力真的大到让他们这样盲目吗?

科举为什么会让宋朝人这样狂热?当然是因为它足够吸引人,宋朝的科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张通往成功的门票。

首先就是宋朝的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的限制。在宋之前,隋唐时期科举已经产生,但是仍然有举荐制的影子存在,到了宋朝科举制变成了再无门第限制,无论出身人人皆可应试,不管是豪门子弟还是赤贫人家,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通过科举制入朝为官。对比一下历史上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公平最得人心,因此宋朝无数寒门学子将此视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全民劝学风潮和对科举考试的狂热是很合理的事情。

其次就是参加科举具有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在宋朝,省试过关者就是举人,举人在宋朝律法中享有相当程度的优待:

「曾赴礼部省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及杖以下私罪者,允许.赎。」

举人在犯罪时能够得到相较于白身无功名者的优待处理,而且可以免除徭役,减轻赋税钱米。古代百姓要承担徭、赋等义务,为统治者服务,但是举人身份可以让读书人免除徭役劳动,并且赋税优待,在这样的鼓励政策下,即使参加科举没能进士及第,也能通过努力获得来自国家的优待,所以宋朝人才挤破头皮也要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中的一员。

宋朝人对科举制度的狂热和痴迷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特定的社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