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虚拟空间,动手组装电磁手雷。
这玩意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第一次尝试,徐振就被爆炸的手雷炸了满脸花。
总结教训,居然是操作台上放了太多无关的东西,他身上的静电和金属工具之间放电,引爆了雷管,继而引爆炸药。
虽然只是虚拟空间,虽然不是真被炸死,可那种濒死的感觉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徐振不是那种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马上重整旗鼓,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自然是又失败了。
每一次重来,桌上放的东西都不一样,他必须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准备工作,把所有危险因素全部排除,再动手组装。
否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失败。
继续,又失败;再继续,再失败……就这样,倔强的徐振一连失败四十多次,终于总结出一套适当的工艺流程,造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电磁手雷,
可这只是虚拟空间的合格,现实空间一次都没试过,根本作不得数。
徐振只能继续肝,他给自己定了个底限,至少也要一连成功组装十枚,才能在现实中试一试。
没法子,这玩意实在太危险了,他的命只有一条,经不起任何折腾。
老祖宗说熟能生巧,这话一点都不假,经过连续近二百次的组装,总算完成十连装的既定目标——不是一连装好十枚手雷就算完工,而是必须一连装好十枚合格的手雷。
合格与不合格,中间的区别大了去了。
直到这时,徐振才搞懂了生物芯片的工作方式,意识到生物芯片的巨大潜力。
这东西名叫芯片,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它更像给大脑加了个外挂插件,是对大脑功能的一种增强。
它本身并没有储存功能,而是与大脑全面衔接,凡是徐振已经掌握的知识,生物芯片都可以在需要时直接调用。而不了解的东西就不成了,必须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解析功能的复杂计算,推导出相应的结果。
换个形象点的说法,大脑就是一台软硬件齐全,配置也不错的计算机,各种常用软件都能流畅运行。
而生物芯片相当一块性能超强的独立显卡,一通电就把台式机往超算的方向带,结果是运行不了几分钟,就不得不因为过载而停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