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五)(12 / 13)

张老头儿那一晕。

19号晚上。

72个实验班发现,豪华套餐中的牛排、披萨都不见了,换成了精致的寿司料理。

小卖部里所有的高端文具都换成了倭国货,原本再售的港漫全部下架,只有日漫。

第二天的先锋报上,则开始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文章。

首先,是一篇散文....名叫《后浪》!!

廖凡义,还有陈兴福这些北广出来的人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正是齐磊在北广演唱会上的那段串场词。

只不过,廖凡义完全理解不了。

这是多么励志、多么正能量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让齐稍加改动,就完全变了味儿呢?

他甚至都没改一个字儿,只是在文章里加入了配图。

配图感觉也没啥问题,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生活写真。

但是,图片里的年轻人......

要么,就是拿着精致昂贵的倭国文具。

要么,就是看着十几块代币券才能买到的珍藏版漫画。

要么,就是几个年轻漂亮的少女,一边在美景中,一起享受着的豪华寿司套餐。

你要说,廖凡义什么也不知道也就算了。

可是,他是知道那四个任务班的任务的。

看配合这些图片,怎么看怎么别扭。

看后浪的文字,也生出高攀不起的感觉了呢?

这是什么?好好的一篇励志文,让齐磊加几张图,就成了消费主义的隐性广告了!

哪个年轻人是这么过日子的?开什么玩笑?

除了这个,先锋报,还有一篇写倭国匠人的文章“寿司之神”。

讲了一个把寿司做到极致的倭国匠人,赞美的也是倭国匠人文化。

那里面说的那个邪乎啊,十年才学完煮饭,一辈子只做寿司,连捏寿司的手法都写的惟妙惟肖。

这特么的,廖凡义心说,这就离谱!!

做寿司都做出优越感来了?

廖凡义知道那么多中国的大国工匠、国宝级的人物,不得上天啊?

再说了,照这么说,街边修自行车的修几十年,是不是修车之神?扫大街的大妈,扫了一辈子大街,奉献了一辈子,是不是扫街之神?

不过,这也提醒廖凡义了,一个做寿司的就可以吹上天,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中国工匠,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匠人、科技工作者,也要拿出来报道一下。

这是有意义的,也有必要的!

是的,廖凡义已经开始自动带入防御性思维了。

再然后,是十七班的任务了。

在齐磊的主导下,十七班咸鱼了三个阶段,终于有了点眉目。

先锋报上的文章是:《戚继光抗倭主要打击的是汉人》

文章是一段历史科普,肯定了戚继光的功绩,但也明确的指出,明朝东南沿海活动的倭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海盗首领就是汉人。

只是雇佣的倭国浪人,袭扰海岸。

这三篇文章,一看就是齐磊操刀的。

廖凡义隐隐感觉不对,又发现了一点触目惊心的苗头。

这时,休息了一天的张路臣强撑着来到办公室,一来就问:“怎么样了?”

廖凡义想让他回去休息,可是张路臣不干,“干正事!”

没办法,廖凡义只得把先锋报给他看。

结果,张路臣这回也不磨叽了,直接拿着报纸去找齐磊。

见到人,开门见山,“你是这什么套路!?”

齐磊一看,“这才第一天,别急啊?”

张路臣能不急吗?

这三篇文章,表面上看啥也没有,可是其中都是包藏祸心。

齐磊则是把几篇写好的文章拿出来。